□通讯员 惠惠 记者 康晓芳
浦东川沙古城墙位于新川路171号观澜小学内。建于1557年,古城墙初建时有2000米长及4座城门,现仅尚存城墙近80米,城门1座。老城墙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魁星阁、岳碑亭、笔塔。
城墙上的岳碑亭(区级文物),保存着拓刻岳飞手迹的石碑。该手迹是岳飞勉励友人振作抗敌的一首七绝。其书法笔力雄浑、挺拔超脱,与诗文内容相称,流露出一股英风正气。城墙上另有魁星阁、文笔塔等建筑,掩映于古木繁花中。
古城墙至今有450年的历史了,当时与护城河同时修建,建时有2000米长。而今,护城河依然环绕如昔,但古城墙却由于受到破坏只保留下了一小部分,建时的4座城门,现在仅存1座。以前由于古城墙在校园内,以避免学校教学受到外界影响及避免古城墙受到破坏,因此该古城墙并不对游客开放,只接受有组织的访问人员前来免费参观,现在已经建成古城遗址公园,可以单独参观。
魁星阁
嘉庆十五年(1810年),川沙厅同知(属官)周垣在东南城墙建造文昌宫。因为川沙历史较短,教育不太发达,道光十四年(1834年)厅同知何士祁有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说“五步之内,必生芝草。不敢谓海滨一隅文教可缓。”他捐出廉俸一千两银子,在文昌宫右侧建造了二进十五间学舍,名曰观澜书院。选拔城内外聪敏的生童在此攻读,所有入学者都由官府发给“膏火”,成绩突出的,还另有“花红”。
城墙上屹立的飞檐翘角的三层阁,即魁星阁,乃文昌宫旧物,上海地区仅存两座,另一处在南市文庙。魁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主文章”。据说,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可点定中试人的姓名。一般文昌宫中还有焚化炉,写过字的纸片不能随便丢弃,只能在这里烧毁,显示了在古代社会里文字的神圣地位。昔日的川沙魁星阁大概也是如此吧。
岳碑亭
与魁星阁遥遥相对的是岳碑亭。亭中竖着一块高165厘米、宽82厘米的石碑,上刻七绝诗并题:“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商丘狂学士李梦龙书舞剑阁。”落款“岳飞草”,钤“岳飞”、“鹏举”两印。
据记载,岳飞在大梁(今河南开封)舞剑阁曾手书一诗赠李梦龙。后来李梦龙到浙江天台山当和尚,几经转手,将岳飞墨迹传到了徒裔了心和尚手里。了心和尚于明朝来川沙种德寺当住持时,便将岳飞的墨迹带到了川沙。不过,经宋史专家考证,李梦龙是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晚于岳飞时代,故事纯属虚构。但岳碑亭已成川沙著名古迹,邑人蔡经纬作诗云:“岳碑亭久历沧桑,片石长留翰墨香。民族英雄忠义气,龙蛇笔势共舞光。”
历史常常如此,原本显得普通的事物,现在弥足宝贵。
古城墙有待修缮
古城墙上的裂缝有的是很久前就有的,也有的是近年来由于魁星阁、岳碑亭等建筑重新建造而产生的。原来,以前岳碑亭只有1层,古城墙还能够承担起它的重量。但上世纪80年代,岳碑亭重新被修建为2层的建筑,这无形中加重了古城墙的负担,使得墙体出现倾斜的趋势,裂缝便逐渐产生了。
另悉,本市现存7处古城墙现状不容乐观。上海现存的古城墙遗迹共有7处:浦东有2处,其中1处即川沙的古城墙,另外1处在高桥;黄浦有1处分2段,其中一段位于人民路大境路,另一段在人民路露香园路;南汇第一中学、嘉定县城、金山、奉贤各有1处。
不过,目前上海现存的古城墙现状不容乐观,如嘉定古城墙部分墙体内的夯土都已暴露在外。近些年来,古城墙都相继启动了修缮计划。
古城墙保护
上世纪80年代,川沙古城墙破败不堪,移居香港的川沙籍人士陶伯育来到古城墙时,觉得十分痛惜,于是出资20万港元将古城墙修缮一新,并将魁星阁、岳碑亭这两座被毁坏的建筑重新修建。但时隔多时,墙体还是多处倾斜。为了防止城墙进一步倾斜,所在观澜小学也进行过借用假山“顶住城墙”的措施来维护。
对于川沙古城墙的修复工作,早在几年前,浦东新区的有关部门就曾委托专家,对古城墙的建筑结构进行勘测。专家介绍,由于岳碑亭的重量过重等原因,城墙的墙体出现了一些不均匀的沉降,如果不进行修复,沉降现象可能进一步加剧。
对此,浦东新区文保署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川沙古城墙、岳碑亭保护修缮”的项目已交由相关部门审批,一旦该方案通过审批,这一保护工作将会启动。
届时,将运用新的维修手段和传统工艺,对古城墙墙体进行修复,还会将岳碑亭重新恢复为1层的建筑。除了对古城墙的修复计划外,目前浦东新区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川沙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规划。据相关部门介绍,该《规划》将整个历史风貌区的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如将对古城墙、护城河进行修缮、合理开发利用等。新的方案还将古城墙与学校完全分隔开来,便于游客参观。
牢记历史,砥砺前行,修复古城墙也必将给川沙人民带来历史记忆和旅游景点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