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
上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追捧,其通过社区环境微更新为居民释放出更多生活空间的理念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越来越多家门口的“边角料”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许多新的“设备”也陆续被摆放进来,成为小区的亮点。
在实践中,如何提高更新空间的利用率是核心问题,以往的社区微更新通常围绕中老年人的需求,缺乏面向儿童青少年的户外活动空间方案,在一些小区里的成年人健身器材使用率不高,儿童使用又存在安全风险。
在浦东博三小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在小区的一块空地上引入了平衡木、攀爬网和肋木架等适合儿童和青少年使用的运动设施,这个“阳光运动场”刚一开放就反响热烈,每天放学,孩子们轮番跑来锻炼,即使白天气温只有个位数,场地上依然笑声不断。
在场地资源紧缺的城市中心区域,适合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空间十分有限,据上海体育学院发布的相关“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显示,社区环境对于青少年运动的支持严重不足,博三小区的“阳光运动场”不仅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引入设备,还附带微信小程序,学生可以在线进行体质能力测评、用户行为分析,并生成运动报告。为了把孩子吸引到运动场,场地采用专门选择的配色,并考虑颜色在不同季节里给人的不同反应,选用了低饱和色度。
据了解,这样适合青少年、儿童的社区运动场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浦东、虹口等多地铺开推广,成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暖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