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传统村落保护
步入法治化轨道
为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近日,山西省人大表决通过了《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法治方式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申报认定、体制机制、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等问题。山西现存古村落约3500处,登记建档1736处,中国传统村落550处,是北方地区传统村落数量较多、风貌较完整、集聚度较高、类型较丰富的省份。《条例》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应对选址格局、传统建筑、历史风貌及其周边环境、景观要素实施整体保护,维护文化遗产形态、内涵和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延续性。本着让“房子用起来、村子活起来、文化亮起来”的理念,《条例》提出将传统村落纳入旅游品牌战略,开展保护性旅游开发,适度有序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文化创意等,建设乡居民宿和研学、康养旅游基地。并从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注入保护性旅游开发等新业态、开展文化记忆传承活动、实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措施要求。
贵州
秋冬种向提质增效迈进
日前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按照“稳夏粮、扩油菜、提单产”的要求,贵州省各地聚焦提质增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紧盯“粮袋子”,紧盯“油瓶子”,紧盯“菜篮子”,统筹抓好冬季农业生产。截至目前,贵州省已播种面积达2371.8万亩。秋冬种是来年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秋冬种是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的前提。贵州夏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0%左右,是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日召开的全省秋冬季农业生产暨农业现代化工作推进会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全面推进秋冬种生产提质增效,贵州将着力抓好面积落实和布局优化,强力推进油菜生产,提升夏粮单产水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切实打赢明年粮油丰产丰收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