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量如一条红线,衡量的是农业耕作的能力和水平。土质好,产出来的大米品质高,反之,则关系到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上个月,松江新浜镇家庭农场主杨金平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因为自家152亩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经过检测“达标”,拿到了18240元“奖励”,金额不算小,意义也有些不同。
□记者 贾佳
2017年12月,松江区农业农村委联合太平洋安信农保松江支公司推出了一款“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这既是国内首份针对耕地质量保护出台保险,也是首份通过“以奖代赔”的方式对耕作效果给予测评的保险。杨金平拿到的正是这部分“奖励”。经过投保前后的土壤监测数据对比,被保险公司认定,他们的耕地土壤肥力表现良好。令人满意的是,松江所有参与投保的504户家庭农场主无一例外地通过了这次测评,全都享受到了这份“奖励”,涉及总款额1045.6万元。
这是一次耕作效果的“期中考试”。该保险出台时,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发布的《松江区关于以奖代补耕地质量保护的实施方案》阐明了相关测评标准,提到耕地地力指数保险涉及的2项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作层厚度。太平洋安信农保松江支公司相关负责人邱艳庭介绍:“土壤改良是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对土质的监测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这项保险在设计时就拟定了为期五年的长度。具体地,在第3年底,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个单项指标进行‘中期’对比测评;到第5年底,对土壤耕作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2项指标作对比监测。”
自2020年底,松江区农业农村委通过招投标确定由第三方检测公司着手取样、烘干、制样、化验等一系列流程,共采集样本1800余份。记者了解到,针对这次“期中考试”,享受到的“奖励”的依据标准,是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浮动区间来判断的。具体地,有机质变化幅度在±5%的,意味着土壤等级不变,可得到120元/亩奖励;提升幅度>5%且≤8%的,可得到216元/亩奖励;提升幅度>8%且≤11%,可得到312元/亩;以此类推,还包括>11%且≤14%以及>14%,分别对应408元/亩和480元/亩,共五个等级。
“从土质改良的提升幅度来看,约九成家庭农场保持在第一等级,±5%范围之内;少量有明显提高,第二等级有28户,占比约6%,第三等级的,也有6户。”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种植业办主任张越峰解读,松江在推行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制度以来,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秸秆还田、“三三制”轮茬耕作、一茬一养等多种方式来保护耕地,也把这些做法放进对家庭农场主年度作业考核中,通过耕地地力指数保险,提高了家庭农场主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善待土地的耕作意识已逐渐形成。这些给松江农耕土地的质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近两年,参与投保的家庭农场主人数在持续增加,而出于自愿考虑,家庭农场主也认为这笔保险“划算”。杨金平说,在自家大米品牌推广时,合作方就注重像稻谷、大米、土壤等专项检测报告的出具。“这些数据是对大米品质客观和直接地说明,也让我们在耕种中更注意减肥减药。”
邱艳庭说:“按照该项保险的要求和规定,凡土地承包期的剩余时间在3年以上的家庭农场主均可参保,我们也在考评中发现,这更有利于临近退休的家庭农场主做好‘交接棒’工作,确保合同到期之前,顺利地把地种好。”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的效果得到体现,不少外省市也前来取经借鉴,以相似的思路设计出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奖励性保险,来保障农业土地质量。
“我们希望让家庭农场主感受到,保护耕地是一项长期、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同时也感受到这些投入终将是有回报的。”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检测结果也为松江正在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情况带来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本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片区中的“松江优质食味稻米产品片区”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