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生动展示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最新农业科技成果,11月6日,由上海市乡村产业行业协会联合上海科技馆共同举办的“稻养万年”科技+农业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馆二楼特展厅拉开帷幕。
这是上海科技馆首次举办农业主题的科普临展,展览从大文化、大生态、大科技视角出发,以水稻为载体,通过标本、道具、实物、场景、多媒体互动等形式,传播“农业滋养人类、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策展理念,引导观众领略一粒稻米的前世今生。
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是社会化资源的大力合作,着力打造一个前沿、多元、丰富、包容的展示环境,让观众能够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其中,有以1050亩两无化水稻种植为基础,将农业种植、生产加工、文化传播、见学科普、主题活动等多功能有机结合,创新践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的上海东禾九谷开心农场。
有作为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生产水平最高、最具“从田间到餐桌”完整产业链的国有粮食专营企业的光明米业集团。有打造了农业物联网、数字农业云平台、农场数字化等三大业务模块,解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问题的上海左岸芯慧科技公司。有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并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核心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上海农乐生物制品公司。
还有刚从北京参加完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就风尘仆仆赶赴上海科技馆参展的麦稻智慧粮食公司,他们在全球独家推出“智慧型谷物粮食分层磨削装置”,在原理、结构及系统上的“三大颠覆”,一站式解决了稻米加工行业长期存在的高增碎、高能耗、高米温的“三高”痼疾。
同时,观众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如“种子圣殿”般的百余种不同稻种、茁壮成长的活体水稻秧苗。多项精彩展品使得观众能够一次性、近距离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风采。
此次展览的亮点还有“动手制作一碗米饭”互动游戏、稻田共生系统动态景箱、美丽稻田风光影像作品、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农民画等。在“动手制作一碗米饭”互动游戏中,观众可以亲自体验一把烧制柴火饭的过程;稻田共生系统动态景箱中,观众可以看到“稻、鱼、鸭”是如何和谐地生活,感受自然的生态之美;美丽的稻田风光令观众一饱眼福,感受祖国大地的辽阔与壮美;接地气的金山农民画,从农人的视角向观众展现出当代乡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团队,不仅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全程科学支撑,还为展览提供了琳琅满目的栽培稻稻种和活体稻苗。团队于11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无上荣誉,打破了农业领域在此奖项上连续8年的沉寂,更是上海市农业领域在此奖项上的第一次。
吉尼斯发丝微刻记录获得者,著名微雕刻师——周誉坤先生,也给公众带来了他的微雕作品——在一粒用树脂仿真的稻米材料上雕刻了兰亭序作品,并用四粒真实的糯米材料为此次展览专门创作了“稻”“养”“万”“年”米雕作品。
复旦大学卢宝荣教授,在水稻分类研究上具有突出贡献,为本次展览提供了30余件国内外稻族物种的种子标本,为公众科普“稻”这一类群的生物学知识提供了材料支撑。
本次科普展得到了邮储银行上海分行的大力支持。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始终扎根“三农”沃土,持续优化金融为农服务体系,以金融活水浇灌广袤乡村,以科技赋能新时代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助力上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览由“序厅”“春寄”“夏美”“秋庆”“冬享”及“尾厅”六个部分组成,以万物生长春夏秋冬的轮回四季为展线,首尾呼应,引导观众感受伴随中华文明发展延续的水稻背后蕴含的农耕文化、绿色生态以及科学技术的力量。
目前,该展已入选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质主题展览全国巡展”,展期至2022年3月2日,首展结束后将开启全国巡展之旅。
(据《爱上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