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四季常绿,青翠欲滴。它不仅有四时一贯的色泽美,还具有潇洒多姿的形态美。相传,竹,作为纯粹的观赏植物用于园林装点,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周朝时期。
绿竹是一种以笋用为主的多效益竹种。种植绿竹一般三年即可成林产笋,亩产量可达800—1000公斤,绿笋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清水罐头。绿竹竹材可作建筑、竹编材料和造纸原料,并可加工成竹胶合板和美术工艺品。绿竹根系发达庞大,耐水力强,能固土护岸、保持水土。绿竹树冠翠绿喜人,可绿化庭院、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绿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的溪河岸畔、河滩、河洲以及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脚均可生长。气温25℃时生长(气温小于—5℃时叶片受冻,气温在—7℃~—9℃时植株会冻死),绿竹一般在三月下旬发芽,5~10月为出笋期,10月底老叶脱落。
林地选择
绿竹性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7.5℃,极端低温>—6℃,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在冬季霜冻少,低温时间短的条件下,方可越冬,栽植绿竹时必须予以注意。
绿竹造林地选择在海拔300米以下,坡向朝南、空气流动性好,冷空气不易沉积的地形,不宜选择在山顶、山坡上部等海拔较高的地方。
绿竹林地的选择必须是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至中性沙质土或壤土;一般以江河两岸的冲积土为佳,低丘、山麓、平原、田边沟旁都是种植绿竹的较好地点。
林地准备
在栽植前先要做好造林地准备,即清理林地、整地、挖穴等。按株行距4×4米或5×5米进行定点挖穴,若是单行栽植,株距可按3~4米,穴规格为:穴面80×80厘米,穴底60×60厘米,深度40~50厘米,穴位按梅花形(品字形)排列。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先进行全垦或带垦后开穴。
栽植穴挖好后,先施些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好,施下后要回填部分表土与之拌匀备栽。基肥应在种植前1~2周施入。
造林季节
绿竹一般都在3~4月长叶,恢复生长活动;6~10月间出笋长竹。由于绿竹大多采用移竹蔸造林,所以宜在生理活动较弱的1~3月休眠期进行造林。易发生冻害的地方,造林时间应选择在低温期过后进行。根据各地群众的经验,造林时间选在雨水至谷雨期间成活率较高。
(据《种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