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唯一跨省的“区域联动型”的示范村,山塘村积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目标,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桥头堡为工作总基调,与广陈镇山塘村一起谋划大山塘发展,加快实现从理念、规划、产业、模式、政策等五个方面的协同,合力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努力实现南北山塘8平方公里土地的全面乡村振兴。
山塘村通过创建“村落议站”基层自治平台,组建“村落管家”团队,制定村落议站职能、职责和议事制度,有效加强村落治理。在示范村建设中通过村落管家队伍,收集旧砖旧瓦38万块、缸罐坛瓮1700多个,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发动村民对屋前宅后进行清理的同时,变废为宝,用于乡村小景打造,陆续完成了独圩湾埭、黄家埭两条示范埭建设。我们运用“四议两公开”程序,完善设立“负面清单”事项,对违反6类负面清单行为的村民和家庭,采取相关管理措施。
(下转B5版) (上接B3版)
按照“两区一街”产业布局,山塘村已基本形成了沿漕廊公路北侧种源农业示范区、漕廊公路南侧休闲观光旅游区、山塘老街集镇风貌区建设。村内现有凤梨花卉种苗基地、番茄工厂化基地、申漕水产、牛博士采摘基地等各类农业、旅游、文化基地和主题农场16家。今年五一期间,山塘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共接待人次6.73万人
山塘村地处沪浙毗邻地区,在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大背景下,南北山塘积极实践“毗邻党建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毗邻党建的朋友圈从1.0版本两个山塘8平方公里,发展到2.0版本廊下、广陈两个镇100平方公里,到现在3.0版本田园五镇255平方公里,探索出了G5生态发展之路。示范村创建以来,南北山塘在长三角“田园五镇”的“棋眼”地位日益突出,在区域联动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成为“共同体”,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鲜活经验和实践样本。
2018年3月,南北山塘联合党支部携手结对共建单位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党支部成立“区域协同乡村振兴实验室——明月山塘”,两地共同打造了“明月山塘”旅游项目。“明月山塘”以4A级景区为目标,在保留原有村落市井文化的基础上,双方携手引入民俗、非遗、美食文化等成熟产业,从而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山塘村发挥沪浙“毗邻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一带一廊”发展理念,抓实“六联”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资源,发掘各自优势资源,初步实现“吃在南山塘,住在北山塘”产业布局。近期,主要展示廊下优质农副产品电商直播及线下销售正式运行,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3、景区共创,夯实开放发展基础
2018年,依托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建设,南山塘创建成为首批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2020年,依托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北山塘创建成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此为基础,“明月山塘”跨省景区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北山塘形成了“景区协同管,村域各自管”的治理模式。2020年,为增强游客体验感,北山塘出资,南山塘出施工道路,两地携手在山塘古桥西面新建一座“连心桥”——明月桥,形成一进一出的景区环线,让游客不走回头路。2021年,将托郊野公园4A景区创建,推动毗邻党建引领明月山塘深度发展。
为更好发挥村民自治的能动性,南北山塘成立共同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平台——村落议站。组建“村落管家”队伍,统筹做好政策宣传、民情收集、检查评比、邻里互助、矛盾化解等各项事务。同时,以“村落管家”为抓手,依托平湖的全域秀美创建、金山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协同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南北山塘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2018年,“沪浙山塘四方调解机制”孕育而生,有效解决涉及跨省的矛盾纠纷。运用这个机制先后成功处置了区域劳动纠纷、房屋买卖纠纷等多起涉及沪浙两地的调解案,为服务两地村民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维度的力量源泉。
坚持“党建+治理”,进一步拓展两地在重点人群管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深化平安边界“十联”机制,促进两地社会和谐稳定。疫情期间,南北山塘成立道口防疫管控临时党支部,探索形成“一支队伍,两张表格”的工作机制,两地通过联防联控,共同发挥疫情防控桥头堡作用。
山塘村将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新的起点,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明月山塘”景区建设为重点,持续做深做亮“毗邻党建”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品牌。
近年来,山塘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上海市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示范村、上海市学习型乡村建设试点村、上海市老年教育示范学习点等称号。
我们按照“城市后花园、市民好去处、农村新典范”的建设目标,依托田、水、路、林、村、宅等郊野田园特色,推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充分就业、创业,溪进果蔬、听风塘民宿、钱程似锦农家乐等返乡创业青年回流,山塘俨然已是创新创业的热土。
【专家点评】
吴方卫(上海财经大学三农研究院院长)
杨书记今天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山塘村的建设成就,让我们看到了大中城市乡村振兴的一条好路子,总结起来也有这么20个字,这就是“党建引领、规划优先、产业支撑、打造品牌、区域联动”。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大问题包括了三大维度,农业这个维度是产业维度,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农村产业兴旺发达起来,使得农村产业能够具有增长、发展、繁荣和可持续的基础:农村这个维度是社会维度,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文明、安定、环境友好、有效治理的乡村社会:农民这个维度是民生维度,习近平总书记说:“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持续稳定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农民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要有效振兴乡村,规划优先很重要,所谓规划优先,就是要有顶层设计,山塘村提出了“二区一街”的总体规划布局和花园式、组团式、毗邻共治、以绿生金的G5顶层发展理念,望得见田、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山塘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明晰的蓝图。
山塘村面对上海这个大市场,形成了一产打基础、二产三产创效益的6次产业,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建设了种质种苗组培、工厂化种植养殖、多功能果园、花卉直销、主题农场等农业产业实体,以此为基础,深度挖掘农业产业和乡村自然景观的潜在经济功能,围绕农业产业,建设农业观光、乡村体验、农事教育、度假、民宿等系列产业,定位很准确,把握到了上海这个市场的脉搏,产业的发展壮大的空间比较大。
产业兴旺了,就业空间扩大了,农民的民生就有了保障,生态环境农业景观就会出现一个大的提升。农民就真正的由农业从业者转变为产业工人,收入水平才能持续稳定提高,成为“五金”农民,老年农民才能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村容村貌才有极大提升,呈现出“粉墙黛瓦观音兜”的江南水乡文化。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山塘村在党建引领上,根据两地交界的地理条件,与平湖山塘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探索出跨区域的“毗邻党建”新模式,这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区域无缝合作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在实际运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