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臻
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建设、完善基础教育体系的努力下,现今中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但城市受教育程度仍然高于乡村。
在全国总人口突破14亿关口的主节奏下,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已从1980年的80.61%降至36.11%,近十年里乡村人口流失1.6亿。对于人口、人才流出的现状,笔者认为,留住农村人才,需要缩小城乡之间在经济、就业、保障以及教育等多维度的差距,从而实现该问题的系统解决。
乡村振兴需要教育程度较高、专业技术较强的人才涌入乡村,为乡村贡献发展智慧,但是在城乡多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让人才留在或涌入乡村?“如果说中小城市能有较好的高校资源,乡村能有优质的基础教育学校,这样就会吸引本地的乡村人才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从而带动乡村经济体的发展。教育公平对于提升乡村人才吸引力和促进乡村振兴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人们向往大城市。国家统计局表示,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东部地区占39.93%。因此笔者建议,在人口大规模地涌向大城市的进程中,更应该注重培育中小城市、乡村地区的增长极。新的增长极需要在中小城市、乡村中培育,让乡村也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从而保持乡村良性的发展。为乡村培育增长极,不仅有利于乡村建设,也有利于纾解大城市的拥堵和人口压力。
(摘编自《乡知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