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树良
自2018年启动美丽庭院建设以来,浦东新区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中有了新的驱动力——以星级户创评为抓手,引导村民在家园建设中“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管”,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新机制,以户户美带动全村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跨入新台阶。
在2019年评选出13.51万户星级户的基础上,2020年,浦东新区又实现了166个保留村“提升型”创建全覆盖,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夯实了村容环境、群众参与、文化挖掘等多方面的基础,在打造“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美丽乡村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整合资源、聚焦政策,形成创建合力。浦东新区将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推进和督查工作清单,纳入区对镇考核项目等各级考核指标中,从制度上加强创建推进力度。同时,区级条线部门项目也向美丽乡村示范村聚焦,区建交委、生态环境局、农委等相关部门优先安排河道整治、路桥建设、农业项目等各个条线的建设资金向备选村聚焦,集中发力。每个创建镇都组建了专人团队,形成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村全员参与的机制。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产业引领。创建村坚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富民产业。惠南镇远东村和桥北村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海沈村“三村联动”,打造“骑迹乡村 自在惠南”骑行文化路线,布局“花、粮、果、蔬、林”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老港镇成日村作为粮食功能生产区,打造“路成网、田成块、林成行”的农林水一体化格局,并与中国大熊猫繁育上海中心合作建设350亩的竹园基地。书院镇洋溢村形成了“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葡萄种植经营模式,主导产业优势更优。万祥镇万兴村组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产业联盟,打造农产品品牌“祥叮当”,建立了“线上直播带货+线下外高桥结对销售”营销体系。新场镇祝桥村则在水稻种植和甲鱼养殖基础上,打造了乡创中心和彩豆画工坊,为今后市场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弘扬文化、体现特色,强化树风育人。各村积极挖掘、弘扬自身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弘扬时代风尚。例如祝桥村挖掘祝家桥、抗击龙卷风纪念碑等历史,把讲好“祝桥故事”切实融入到美丽乡村的文化创建中。远东村改造“金家绣花铺”,传承刺绣技艺;同时建设“远东农民文化庭院”,培养村民艺术修养。万兴村则确立了“中医康养休闲、绿色生态发展”发展主线,打造民医林、百草园以及中医农业、中医墙绘等。此外还有成日村烈士故事、桥北村“大治河精神”、洋溢村“书院”精神等。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引导村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家教传承、家风培育,开展各类文化评比活动;通过舞蹈、沪剧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深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等,也在各个创建村蔚然成风。
浦东新区美丽创建工作与美丽庭院、农村环境综合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把最好的环境和资源留给了农民,以“绣花功夫”打造特大型城市郊区精细化管理的样本,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