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佳慧 通讯员 徐锋琴
“紫苏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呕吐……”日前,在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第二党群服务点,20多位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今年的第四堂科普中草药课。课程于今年3月开课,每周都向村民们介绍一种草药。
“董老师,我们田地里有紫苏吗?”“董老师,我们自己可以直接采摘泡着吃吗?”课堂上,村民们争相提问。村民口中的董老师叫董晓梅,是名“80后”中医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在机缘巧合下成了镇上聘请的中草药科普指导老师。
位于党群服务点外的就是建设中的水库村百草科普园,面积约6000平方米。除了给村民上课、普及中草药知识外,教村民种植、采摘、制作和运用中草药,并做好百草科普园日后的维护工作也是董晓梅作为中草药指导师的主要职责。“能有这个机会,给村民普及健康养生知识,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医药,运用中医药来调理身体,促进身体健康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董晓梅告诉记者。
据了解,百草科普园这块地本是农民的菜地,通过土流转形式打造成了村民的休闲公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养护管理“缺位”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疫情时代,村民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漕泾镇便把这块土地利用起来,建设百草科普园,教授村民中草药知识,普及健康理念,让村民一起参与种植、养护和管理。此举得到周边村民的认可和支持,这块土地也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一块宝地。
顾品连是4组的村民小组长,也是最先参与到学习种植中的村民。如今,每天早上五点她就开始为种植好的草药浇水,天气热的时候一天浇两次。她兴奋地说:“原来我们对中草药一点都不了解,董老师到了这里以后,一看田地里都是中草药,像蛇床子、蒲公英、艾草,泽漆等等,她告诉我们有哪些功效、怎么用,像平时的感冒咳嗽自己采点药做好药饮食用就好了,我们就盼着种植的草药快点长大,到时就能派上用场了。”
几次课下来,跟着董老师学习课程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从刚开始的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多人。面对有些复杂深奥的中药知识村民们能听懂吗?顾品连笑着解答记者的疑惑:“不用担心听不懂,董老师每期给我们讲一种草药,而且会带我们去田间地头找这种草药,现场实地讲解,百草园里还没有种植的她会带过来,前期我们一直跟着她学习种植,已经知道认识很多草药了。”
据了解,从今年3月开始建设至今,百草科普园已陆续种植有80多个品种,有黄柏、厚朴、山茱萸等高大乔木,枸杞、金银花、酸枣仁等小灌木,芬芳馥郁的大马士革、赤白芍、紫菀、栀子、玉簪等观赏性强的花卉,艾草、益母草、板蓝根、菊花、决明子等常用本草,还有黄连、白术、玄参、三七等。
为使百草园的管理常态化、可持续,园里大部分品种为多年生植物,还有一部分是园里培育的种苗。村干部将专门安排人员作为园长负责管理,采摘的草药除了分发给附近党员群众志愿者外,还将有偿出售,增加集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