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去的我与不老去的海

  □高明昌

  在海边村,从小到大,站在家门口,海的声音就会在耳边响起。这种声响有时成了生活的纷扰,我不愿意多听。我心里记得是被米兰·昆德拉用作小说书名的“生活在别处”的这句话,我想着有朝一日,我要去看一看别的地方的海——我知道,这种对于陌生之地的向往与“大海,我故乡”的情结不在一个想法上面,但我觉得这也是我探知故乡大海秘密的一个办法,就像我吃了邻居家的塌饼一样,回过头来我会对母亲说,还是您做的塌饼最好吃一样。

  海边村只有一个海,这个海是有一个数据能说明大小的,但真的到了海里,双脚踩在滩涂上,看到是脚下的沙地,裹挟而来的浪潮,还有冲击腿脚的海水,感受的就是海的生命气息,大小已无意义。朝前望去,海的尽头是天际,天际那头跃动的是海水,海水上面闪着无边无际的金色光芒。海边村人从此知道,再宽广的海,也是你眼前的海,海的大小不是由海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眼界决定的,包括形状、气势,还有力量。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从来不问海的大小,我们只说老家有个海,有了海就有了自得、自在、自信,这是大海赐予的地利之妙,是你最珍贵的福分。

  有海的福分,需要有心的体验。

  我二十来岁的时候,母亲就叫我少去海里,面孔晒得像锅底了。大人们认为他们生养的儿子应该是白乎乎的,可现在让海边村的风吹黑了。海边村的风叫海风,海风,其实也是风,只不过吹过来的方向在海上,在浪潮之上,在滩涂之上。海风里面有湿气,有咸味,刮在脸上,手一摸,有时会撸到盐花,是盐花咸黑了脸。夜晚照照镜子,看看脸,觉得脸不全是黑的,黄涩占了绝大部分的,这个黄的颜色,与海边村的土地,与海水的颜色非常接近。这好像没有什么不好,但母亲很害怕。我没有,当村上所有人的面孔都是黑炭颜色的时候,个别人的面孔白亮着,这一定得不到赞美的,得到的是狐疑,你的皮肤是不是出了毛病,再说村里的姑娘也是与我一样黄坨坨的,但她们叫黑里俏,只是我们没有“俏”的说法而已。

  海边村被人称作海头人,海头人除了黑以外,力气比较大的,原因是吃咸水长大的。事实是我们吃不了海水的,我们吃的是河水,也是淡水,是淡水里有点咸,那是海边村土地里有盐碱的成分,不是水的作用,这也用不着奇怪。这种水,脚往水里浸一浸,脚气就不生了;嘴巴喝一喝,嘴巴就很难生出溃疡来;手上身上有什么意外的创口,到水里面泡上一二小时,创口就愈合了。事物的两分法在这里演绎得完美无缺。前几年我去钓鱼,钓到的鲫鱼都是雪白闪亮的,都是一跳一尺高的,烧了吃,都说又鲜又嫩,说到底是淡水里的海水帮了忙,是水质问题。

  村里的河很多、很长、很宽,我们一直看见,上午与下午的河水,上半个月与下半个月的河水的水位高低是不一样的,海水涨潮的时候,河水就涨高,海水退潮的时候,河水就降低。我们去了河边,看河是不是通着大海,查了半天,知道河里没有一条缺口与大海相通的,也没有一条暗沟连接着大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人们坚持说,因为连着海。连着吗?看上去没有,后来我们发现井水也是这个样子,我们深信不疑了,连与不连,肉眼有时确实无法看明白的。

  在海边村的人,还有几样习惯是有所变化的。比如走路,母亲说我走路都走成了海的姿势。我们不理解什么叫海的姿势。大人们说,是快,是风风火火,是急急匆匆。我说,这与大海无关,是忙碌的生活教会的,譬如上学回来,先要割猪草,割好猪草回来要烧饭,烧好饭再给猪喂食,然后再要等父母回来。饭来不及烧好,或者烧糊烧焦,都是要挨骂的,其他不说,父亲的拳头出手快,出手凶,出手的力道很大,避免这种拳头伤着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路脚头快点,干活动作快点,这肯定不是大海的暗示与启发。但我母亲说,海终归让你学了不少。

  这或许是事实。三十多年前我读过一首小诗:在大海面前,让我们所有人表示沉默。为什么?诗人没有说,但我感觉是沉默好。大海,我们要什么就给什么。我们可以在大海的滩涂抢蟛蜞、拾泥螺、捉鲻鱼、捕海鳗,网弹跳鱼。海真是个宝藏,你说得出的鱼,海里有,你说不出的鱼,海里还是有,你想象不到的鱼,海里还是有。老家的河里没有那么多鱼儿。青菜吃多了,要吃荤了,到海里走一遭,问题就解决了。大海对我们的恩典,让我们感觉到了付出的美妙,所以我们村里的人,没有一个是小气鬼,做孩子的我们都偷了自己家里的东西给伙伴们吃,父母知道了笑笑,东西是没有了,其他有了,他们就不怪我们的。

  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过大海休息的日子。大海涨潮了,海水真像虎狼之师,轰轰隆隆地奔跑着向着海岸冲去,到了海岸,一撞而散,浪花飞溅;可后面的浪花又来了,又撞了,又散了,就觉得英勇、悲壮——前赴后继,牺牲自己,海水做得很出色。退潮的时候,海水就往潮前走,海面却像一面硕大镜子搁在海上,平静、温柔,一点声音也没有,而且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这宁静、安详。安分守己,按部就班,不提前,不拖延,时间,在大海心里,就是秩序,就是工作。

  开门见山是时空的简约,开门见海是海边村人特别的权益。

  每次回老家,每次想去看一眼大海,这是人与自然的晤面。人啊,有许多的启迪来自身边的自然之物,这种启迪有时显得空泛、无力,但当你走进了海里,海水里,触摸到了海水,感受了现场的壮观、静谧,你的想法就会落地生根。几十年来,在村里,在老家里,在老家的人群里——我们每天去看海,去下海,去听海,改变的不单单是肤色、声音,以及走路的样子。大海亿万斯年良好的生态脾性的存在与表现,人接触多了,人有时候的行为,开始与它相像起来,有的地方,差不多一模一样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老去的我与不老去的海
祈愿书香弥人间
架新桥
取悦自己
东方城乡报写作08老去的我与不老去的海 2020-12-18 2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