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天泽 现年84岁的李难教授住在普陀区华师大一村。笔者去访问他时,他正在给朋友发微信,他发的微信常夹杂着一些名人有关健康的名言:健康自然比金钱更为可贵;一生动则一生强;保持一生壮健真正的方法是延长青春的心;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于溺死于大海中……
耄耋之年的李难说:这些关乎健康的名人名言,很受亲朋好友们欢迎,有人赞扬这些名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读了倍受鼓舞与启发。朋友圈这样正能量的情感互动让李难教授很欣慰,也很满足。
李难曾任全国高师生物进化论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东亚科技和科学史学会会员。他曾先后在华师大、上海大学工作过,从事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美术史的教育与研究,编著图书10部,其中《生物学史》教材获第二届全国科学史优秀图书二等奖。
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耄耋之年的李难仍情系公众。 今年二三月份,冠状肺炎病毒肆虐期间,李难教授利用过去从事过进化论研究的经验,写作了《人类与病毒,始终处在无休止的抗争中》《世界在疯狂,朋友要清醒》《科技促抗疫之光》。这三篇文章有理有据,发在微信朋友群后,引起了热烈反响,有的朋友回电说:文章写得好,对我们是一场科普教育,让我们懂得如何防范病毒的传播,人类是可以战胜病毒的。
“旅游是一种修身养性活动,有益健康。”李难对旅游也情有独钟,退休后国内到处游,还走出国门到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18个国家转悠。在巴黎卢浮宫,亲眼目睹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稀世珍品后激动地说:我虽然教过西方美术史,过去仅看过画册,如今亲眼目睹,感到极大的震撼,美术大师们真了不起!行走世界各地,一路美景,目不暇接。“开阔了视野,领略了建筑之美,体验了异国风情,真是一种生活与艺术的享受。”李难说。
李难教授对自己更是“用心呵护”。每天到小区里散步两次,风雨无阻。坚持日晒太阳,冬天不少于30分钟。早餐必喝牛奶或酸奶。平时服一些钙片。他原来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由于按时服药,如今一年比一年好。在饮食上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尽可能清淡。为防范疾病,他定期做胃镜、肿瘤标志物和骨密度检查。李难说:“蝼蚁之穴可毁长堤,老年人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退休后的李难另一项爱好是写作。2012年他写作出版了20万字《回忆与思考》一书,书中不少是他的学术成果、读书笔记和散文作品,也有对亲情的回忆,对身后事的安排等,如《我的父亲母亲》《在胞妹七十华诞宴会上讲话》《与儿子晖晖异国相聚的30天》《孙女出生记》,《为捐献遗体给长子夫妇的信》等。“写作是一种抒发人生情怀的好形式,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热心参加朋友与同学聚会,也是李难退休后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与交流,情感上的满足,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李难说。
对人对己对社会,八旬老人李难教授的情感可谓饱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