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
在跨步迈入小康社会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知识就是改变自我人生的一股不竭动力,知识就是报效祖国的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近日,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就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闲暇之余,读书已为越来越多城乡人们所喜爱,每年各地的读书节、读书日等活动,都吸引成千上万读者参与,他们在这里吮吸知识的乳汁,充实自我、武装自己,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现在,不少地区各种读书沙龙、读书俱乐部、读书会、读报小组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许多人因爱读书而得到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书香之气也在各地溢满大街小巷。读书正在成为人们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常态。
然而,据调查披露,2019年我国人均阅读量为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还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如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等。因此,促进全民阅读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倡导,促进阅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此,《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氛围更加浓厚,成效更加凸显。
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如何利用好已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大讲堂、农家书屋、农民夜校等文化载体,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民朋友加入到阅读行列之中,仍旧是当下一篇值得推敲和研究的大文章。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推动、脱贫攻坚少不了知识的润泽、新农村建设更是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富智慧的人们积极参与。阅读,除了能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外,更能使人解疑释惑、明白事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无疑将面临各种新产业、新技术、新摸式的挑战,这就需要更多人们去探究、去摸索。读书,能使人更好地吸收外来的新事物、新方式,这一点务必要有清醒地认识和广泛的认知。
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许多伟人对读书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他们也身体力行,在阅读书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果。因此,每个有志于报效国家、为祖国富强美好而奋斗的人们,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浩瀚的书海,从中领悟读书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努力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发愤读书,以自身的才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东平镇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