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必良 张露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不断满足人类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演化过程。因此,农业的重要功能既包括为社会做出的食物产品贡献,也包括通过减少有毒有害要素使用和污染物排放做出的生态福利贡献;既包括通过原生农艺与乡土情境为人们提供的农耕文化体验,也包括通过景观、休闲、观光和养疗服务为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因为其不仅要养活中国人,继续做出有保障的产品贡献,而且要贡献环境福利、健康福利、文化福利和社会福利,随着新时代背景下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尤其应该强化生态、康养、人文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具言之:
其一,生态功能。已有文献大都聚焦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关系及其改善,即农业对生态的消极影响与修复补偿。但容易被忽略的是,农业不仅基于生态系统提供产品,而且具有生态系统支持功能,在固碳、保持水土、调节局部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取恰当措施正向强化农业生产的生态保育价值,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构件。
其二,康养功能。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里,拥挤的空间、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过大的工作压力,导致城市人口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由此,田园景观(如花田和梯田)和休闲生活(如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备受城市居民青睐。可见,农业的康养功能及其开发,正在成为既促进经济增长又增进社会福利的重要增长点。
其三,人文功能。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极具地域和民族个性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之星。中国农耕文化所特有的“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价值理念,能够修正经济增长与物质至上的单极追求,重塑敬畏自然之心,继而规制自我行为。悠久的农耕文明积淀伴生出国人浓重的乡土情结,其中包含着可观的开发潜力。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以乡愁和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其四,社会功能。近年来虽然农业吸纳的就业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其仍然提供着大量的就业岗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20258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11%。农业是农户维持生计可持续、避免返贫甚至实现致富的重要保障,也是维系村庄网络与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不仅如此,因农业劳作而产生并维系的技艺与经验等,经由口头传授世代传承,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人文价值。
(摘编自《天津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