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正刚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盛于唐宋,以山西省吕梁市的剪纸最负盛名,其次是河北,是北方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如今,这中原大地和北方的民间剪纸艺术,也在浦东新区张江镇晨晖路居委大放异彩。
走进晨晖路居委家门口服务站,那北方剪纸的乡土气息与江南的细腻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那些反映居委文化团队、志愿者活动的板块,在服务站的接待平台,镶嵌着、布摆着红色的剪纸之花,显得红花绿叶正相宜。而来到这剪纸传授人“郭老师剪纸工作室”里,就成了剪纸的世界。西边的墙上,《不忘初心》的剪纸专题下,张贴和摆放的都是与主题有关的作品,不得不佩服剪纸作者的功力。而北墙的陈列架上安放着《三羊开泰》2015年的上海丽正软件公司的台历,而封面就是郭宪老师的作品;另一本台历是“晨晖路居委郭老师剪纸工作室”自己的作品了。望着这如此复杂,又如此精细的对称作品,让人感叹,真是一方红纸新天地!
郭老师,何方人士?原来是何种职业?郭老师,今年66岁。出生于中国剪纸之乡山西,曾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教研室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中心主任和硕士生导师。原来是个大家也!
2009年,郭老师为了照顾在张江创业的丈夫,在北大退休以后来到张江定居。然而,工作上闲了,可她的手没有闲着,逢年过节,她经常为邻居们送上一方剪纸表示祝贺和祝福,那一方方经过她的巧手,运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使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戏曲人物等,在红纸上变得那样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奚慧华耳朵里,决定让郭老师参加小区的义捐活动,免费让居民们享受郭老师送出现场制作的剪纸。然而郭老师有着更深的想法,既然这么多人喜欢剪纸,我何不将自己的本领传授给大家,带领大家让中原大地的民间文化在江南生根开花。她的想法得到了小奚的赞同,报名信息一传出,有六十多位居民跃跃欲试。第一堂课,郭老师的备课可谓全神贯注,直到凌晨两点才入睡。教学时,郭老师循循善诱,给“学生”们不断的鼓励。有的“学生”入了门,学得如痴如醉;而有的却无法进门,只得自行淘汰。十年过去了,现在留在“郭老师剪纸工作室”的人员还有15人,但个个都是精锐人物,他们的作品都得到了郭老师的赞赏。
其中有位出生于江苏南通、在吉林省从事教育工作的张丽芹,也是位喜欢绘画的退休教师,参加郭老师工作室后,由于郭老师工作之初是在长春市二轻工业学校,任工艺美术教研室主任,有段相同的工作经历让她们成了莫逆之交,加上绘画与剪纸属同类艺术,在创作构思上有相似之处。所以郭老师的讲课,张丽芹理解得最快。
张丽芹有一则《夏荷》的作品,深得郭宪老师的好评,称其包含着八个方面的内容:“蜓戏夏荷,莲开百子,双喜临门,鸳鸯连偶,百年好合,永结同心,金玉满堂,万代兴旺。”真是名师出高徒!在张丽芹老师家里,我们看到在她家厨房门、寝室门上贴的,饭桌下压的,皆是她的剪纸作品,而且布置得特别雅致,一种美感涌上心头。
2020年8中旬,浦东新区张江镇老年协会文化作品展示活动,在张江镇老年活动中心举办,晨晖路居委“郭老师剪纸工作室”的剪纸作品展出了整整两大版。这些剪纸,不管是方形、圆形、心形,也不管是动物花卉,件件都是精品,这中原大地的民间特色手艺已经在张江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