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才康 通讯员 龚卫星
他在军营入党,退伍回到家乡选择创业,致富后不忘乡亲;他当选村支书带领村民奔小康,着力创建美丽乡村;他不忘初心,情系老兵,创建退役军人服务站,助力乡村振兴。他就是荣获2020年度崇明区“最美退役军人”、竖新镇竖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杜红兵。
退伍创业带村民奔小康
1968出生的杜红兵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入了党。三年半服役期满后,他回到家乡响应政府号召自主创业,创办一家专业生产紧固件的五金厂,同时招收十多名村民到厂里工作,使这些村民在家门口有了活干,增加了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共同奔小康。企业每年实现销售总额逾百万元,杜红兵实现了自身价值。2006年,竖河村推荐他为村后备干部,他服从组织安排,放弃企业到村里工作。2008年,竖河村换届选举,作为候选人,杜红兵高票当选,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任农副主任,负责农业生产条线。
经过数年的工作锤炼和镇相关部门的考察,2012年,镇组织部门把他调往惠民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杜红兵一心扑在工作上,他退役不退志,勇于当先锋,先后引进3家农业果蔬合作社,流转土地600多亩,使近百名富余劳动力有了活干,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与此同时,他带领干群整治环境,成功创建区级美丽乡村。2018年4月,杜红兵正在带领干群向创建市级美丽乡村进程中,突发脑梗。经过住院诊治,他还是留下了视力下降的后遗症。在惠民村任职6年,该村经济实力、村容村貌、村民人均年收入等主要考核指标,在全镇21个村中名列前茅。
带领干群着力乡村振兴
2018年起,组织规定参与换届选举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是户籍所在村的村民。当年6月,经组织安排,杜红兵调任竖河村党支部书记,并参加村两委会换届选举,经过选举,他高票当选竖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竖河村由于经济薄弱,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全镇居、村考核中下游。杜红兵党、政工作一肩挑后,面对工作重担,身体刚刚康复的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紧紧依靠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村民着力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经上级部门牵线搭桥,竖河村先后与闵行莘庄工业园区、光明食品集团等结对共建,加上与上海航天局结对,村里将结对帮扶资金用于建立老年活动室、村民健身场所等实事工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为了落实垃圾分类工作,他想方设法,率先在全镇设立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点,让农户的农作物垃圾和建筑垃圾专门堆放,定期进行清运。这样避免了老百姓乱投放,提升了干湿垃圾的分类、清运。经过近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扎实推进,2019年,竖河村综合考核指标在全镇21个村中名列第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办服务站服务退役军人
为了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他凝心聚力,创新实践。作为“兵支书”,他在调查中发现竖河村退役军人比较多,村两委班子4名成员中,其中3人是退役军人。如何发挥老兵余热和表率作用?有着浓浓的战友情结的杜红兵,经过详细摸底,村里现有退役军人总数为128名,其中75名中老年退役军人常住在村里,近70%能经常参与村里各项活动。
2018年7月,竖河村在崇明建起了第一家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退役军人定期开展活动,经常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参观军营等,激发退役军人热情,为老兵们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和发挥余热的平台,增强其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杜红兵组织起11名退役军人党员积极投入到抗击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让退役军人成为志愿者,他们两人一组分别在三个村级出入道口上值守,每天8小时一班,严格做好测体温、外来人员身份证信息登记等防疫工作,整整坚持了近两个半月,平均每人上岗30多天,为抗击新冠疫情防疫作出了退役军人一份应有的贡献,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