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东方社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书院用家门口红色资源串起“红色学堂”
  □通讯员 金丹 记者 王平

  学习“四史”,既要从书本上学,更要走出去学。作为书院红色教育的党建延伸点,近期,李雪舟故居每天会有上百人来这里,重温红色记忆,追寻革命足迹。“李雪舟是我们村的英雄,每次来到这里重温他的革命事迹,让我感慨万分,精神上又接受了一次洗礼。”李雪村青年党员小潘说道。除了李雪舟故居之外,书院烈士纪念碑、外灶村双将亭、党建微公园等一些红色阵地也成了老百姓的打卡地。

  “四史”教育以来,书院镇盘活家门口红色资源,通过充分挖掘镇域内的红色人物、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并将资源规划串联,制作了一张“红色地图”,作为“走着学”的实景场地,把这些“红色地标”变成了家门口的“四史”学堂。通过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内容,让党员、老百姓近距离感受四史学习的独特魅力,汲取精神养料,凝聚前行动力,也让“四史”学习教育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深入。在此基础上,还分别推出了以农业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和蓝色两条线路,目前,这些路线,均向老百姓开放了预约时间和渠道。

  在辖区内的东场社区,老党员李顺谋日前上了一堂“一个人的党课”。在李老伯的床榻前,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他讲解学习内容,而李老伯则认真听着讲读,并不时与工作人员交流。今年88岁的李老伯因患有腿疾,行动不便,常年居住在养老院。东场居民区专门为像李老伯这样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服务,确保让所有党员“不掉队”“不漏学”,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据悉,社区党支部有八旬老党员20名,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支部固定的学习活动。在“四史”学习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为了使这些老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感受到党的关怀,居民区党总支一起上门看望,送去党员学习书籍,并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近期生活情况。老党员们纷纷表示,组织给自己送来了精神食粮,让自己的脚步时刻跟上党的步伐。

  今年71岁的叶蔚菁是桃园村第7党小组的党小组长,党小组现有党员19名,平均年龄60多岁,如何让党史学习更接地气,更能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叶阿婆想到了红歌联唱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用歌声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主意已定,叶阿婆便主动邀约村里的文艺骨干孙仁芳担任这支队伍的“特约老师”,孙阿姨一口答应。于是,便有了这场党课与红色歌声的巧妙融合,让党员们在歌声中感受、了解、理解党史。“当初我想,我们组很多党员年龄大了,看字也模糊不清了,我就想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学习,想不到这种学习方式效果不错。”叶阿婆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在桃园村党员叶蔚菁家中,只见十多名老伯阿姨们跟着音乐,打着节拍,高声歌唱。与往日稍有不同,当天的党课学习之后,老党员们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在“音乐老师”孙仁芳的带领下,在歌声中开启“下半场”学习会……一曲曲脍炙人口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旗飘飘》等红色经典曲目调动了老党员们的情绪,拉近了党员们与历史的距离,党员们也纷纷直言这样别具一格的学习让人更记得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浦东书院用家门口红色资源串起“红色学堂”
“睦邻小厨”让社区助餐服务再升级
惠南东城社区“四史”学习重温当年南汇人民开挖大治河
康桥镇5条河道获评浦东新区星级河道
东方城乡报东方社区周刊05浦东书院用家门口红色资源串起“红色学堂” 2020-07-17 2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