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涝灾害过后如何防疫
  受持续降雨影响,我国南方多省相继发生洪涝灾害。历史上,“大水之后需防大疫”,洪灾过后应该注意防控哪些传染病?

  洪灾容易引发的疫情,最常见的是由于水源污染而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这其中包括可以通过水源传播的甲肝、戊肝、伤寒,甚至霍乱,以及水源污染后鱼虾等水产品易产生寄生虫而感染人。此外,由于夏季炎热潮湿,食物易腐败变质,也容易引起腹泻、胃肠道感染。

  水灾发生后,乡村是重点防控地区。专家表示,夏季暑热,农民喜欢直接喝井里或者水库里清凉的水消暑,但是由于卷入污水、粪便、动物尸体的洪水可能携带了多种致病微生物,导致一些饮用水源被污染,因此需要对这些水源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告诫受洪灾影响的老百姓,喝水做饭时一定要用煮沸的水或是瓶装水。

  从水里捞上来的鱼、虾等水产品也一定要煮熟了再吃。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还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抗洪涉水的工作人员及水灾过后需要在水田里劳作的农民,还应注意血吸虫病的防控。

  从历史上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规律来看,没有发现和洪灾有很高的相关性。但是需注意的是,在一些灾民安置点,在帐篷里或集中休息的地方大家会住得比较密集,不容易做好防护,这些地方需要警惕新冠肺炎的传播。另外,雨天容易把口罩弄湿,而口罩湿了以后,防护效果会差很多,需要及时更换口罩,保持口罩干燥。

  此外,暴雨天气易引发积水从而滋生蚊虫,容易传播登革热、疟疾和乙脑,可以通过穿着长袖长裤、喷洒驱蚊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清空有积水的容器等手段防止蚊虫。鲍捷 刘昶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徐秀玲:善念能让人心态健康
洪涝灾害过后如何防疫
三伏天可适当运用“冬病夏治”
广告
东方城乡报健康04洪涝灾害过后如何防疫 2020-07-17 2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