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无限,古琴声声入耳。7月4日,一场“风月同天”名家古琴音乐会在崇明区中兴镇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崇明古琴传习基地由此宣告成立。音乐会一开场,弦歌《风月同天·惜时》遥寄古风哀思,古琴曲《欸乃》《秋江夜泊》《碧涧流泉》,琴箫合奏《鸥鹭忘机》等曲子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上海古琴研究会会长戴晓莲带着一众古琴演奏家为老百姓倾情演奏,希望古琴这项悠久的国乐精粹能在生态岛生根、发芽、开花。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然而古琴艺术和古琴文化也曾遭受冷遇。几年前,戴晓莲的学生杜思睿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兴镇工作,最终成了一名民乐指导。疫情期间,杜思睿创作了琴歌版《风月同天》,让单旋律的古琴弹出如钢琴般的和声,又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创作期间,崇明岛春色已露,杜思睿便和朋友用航拍器记录下崇明生态岛美丽的春景,做成MV融入作品中。《风月同天》的视频发布后引发不少网友感叹:原来古琴不光是高山流水,也可以演奏出不失古韵,又充满现实意义的作品。
古琴与崇明的相遇,如何释放出更大的文旅价值?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黄海盛表示,崇明古琴传习基地成立后,上海古琴研究会将提供琴学资源和专家资源的支持。传习基地旨在将古琴悠远的文化意境与世界级生态岛紧密相连,通过打造品牌化、艺术化的“音乐文旅”项目,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体验。比如创立古琴品牌、举办“田园琴韵”音乐会、创办古琴短期“游学”项目等。不久的将来,中兴镇还将成立“崇明诗词琴歌研究室”,让这里有诗有乐有田园。
戴晓莲希望,传习基地不仅仅是给崇明贴上一个“古琴”的标签,而是要将古琴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我相信崇明的美丽将给古琴艺术创造繁荣的土壤,让流传千年的琴音在这里薪火相传。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近距离欣赏古琴表演,了解古琴制作工艺,研习古琴文化。”
对于文旅项目的构想,也着有自己的考量,“崇明有众多特色民宿,民宿主们希望游客停留时间加长,但目前可选择的项目有限。”杜思睿正策划推出古琴短期游学项目,比如一支不复杂的小曲子,可用3到7天的时间学习掌握,游客来崇明游玩之余还可以学习体验一项非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