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斛“上树”“入岩”收“黄金”
  □刘久锋 龙小敏

  盛夏时节,位于黔桂交界处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者贵村的林地生机盎然:一株株青杠树的树干上爬满了铁皮石斛,一朵朵鹅黄色的花瓣四面散开,花蕊微带紫红,在水汽的氤氲下显得格外温婉清艳。微风拂过,健壮的枝条随风摇曳,奋力吸取着天地之精华。

  “这里的大树小树,棵棵都是‘发财树’。”者贵村44岁的村民陈健指着漫山遍野的树木笑着说,天然林不能砍,以前只能好好管护,但自从树上“种上”石斛,守了几十年的青山立马变成了“金山”。

  石斛产业是贵州省筛选的12个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贵州省充分利用适宜石斛生长的海拔、气候、降水、温度等自然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贵州出台《贵州省发展石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措施后,明确了近3年的发展目标,石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赤水市为核心的金钗石斛产业集群,黔西南州、黔南州石漠化区铁皮石斛产业集群和锦屏县的近野生石斛示范基地。

  锦屏县作为全国33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该县立足182.6万亩林地资源优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秉持“林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全县计划到2021年种植铁皮石斛3万亩以上。同时发展树下套种中药材、树中养蜂的“林中生态经济”,其中,中药材种植91000亩,养殖蜜蜂7000箱,村民通过就近就业增收,“守着青山过穷日子”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笃山笃山,石头连成山,爬了一坡还要上一坎,十村九组是荒山,家家没有胖娃娃!”这是安龙县笃山镇当地曾经流传的一段顺口溜,道出了这个安龙县最偏远、最贫困的极贫乡镇艰难的生存状况。

  2018年年初,贵州省利增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入驻笃山镇坡老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120户312人种植铁皮石斛2100亩,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脱贫难题。

  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保障。在赤水市的金钗石斛种植基地,当地推行“国有平台公司+社会专业实体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参与经营和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脱贫,助推5120户1588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均年增收达7000元。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贵州石斛种植面积15.95万亩,石斛干花产量123.55吨,鲜条产量8097.73吨,产值21.61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农技
河南新集村“葫芦书记”带着村民走上致富路
石斛“上树”“入岩”收“黄金”
河北巨鹿:金银花种出致富路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石斛“上树”“入岩”收“黄金” 2020-07-07 2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