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之苇
  □陈连官

  这苇,是芦苇。

  也许是浦东海中孕育,芦苇在浦东原野随处可见,可说是最多的一种植物,生长在宅前屋后的水塘边、沟渠里。

  视线向地铁窗外延伸,那枯了的芦苇摇曳着,经过一场又一场春雨的过滤,即将泛青。

  对于芦苇,我的记忆十分深刻。

  小时候,常和母亲去水塘小河边割芦苇,用肩扛回家后便进行筛选,挺拔秆直的用作草房的盖顶,用作围栏,用作芦壁,剩下的便用作柴火了。

  割芦苇时,母亲常挖些芦根给我吃,用河水洗净后含在嘴里,有泥味但很甜,口能生津。

  我是很惊诧芦苇的生命力的。那时,在芦苇很枯的时候,火烧芦苇。但到来春,在“拔茅针”时,依然看到芦苇破土而生,随后在春天里拔节疯长。那是真正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芦苇长高了,芦叶很大了,在“端午”前,母亲便叫我们姊妹几个去摘芦叶裹粽子,裹粽子的那天,我负责在木制面盆里洗芦叶,姐和妹学着裹。待有几十只时便放进锅里,而灶堂里的柴火还是芦苇。

  芦苇丛里,常有小鸟在两三根芦苇间搭起鸟巢,看见时,都是鸟蛋,我便等待着鸟的破壳,有好多次再去见时,鸟儿高飞了。

  现在不常去家乡了,也不见芦苇了。那一排排一簇簇的芦苇没有了以往的功用和价值,一般都自生自灭于原野的小河沟渠。

  每年,我都要到浦东东滩的滨海去看看芦苇,向北行走,一大批的芦苇荡很是壮观,景色迷人。找一处空旷之地,和女儿一起野餐,垒起锅灶,拾些枯了的芦苇烧火,锅里放的是自己捉的螃蟹和小鱼小虾,味道极其鲜美。

  岁月悠悠,苇子不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浦东之苇
梨花风起正清明
包馄饨 敬父母
在四月,所有的遇见都是美
学雷锋变迁记
东方城乡报写作08浦东之苇 2020-04-24 2 2020年04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