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技推广之矛,需要用好科技创新联盟之盾
  【核心提示】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食品安全战略、数字乡村战略……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让农技推广工作更好服务于新时代“三农”事业,是需要系统思考又须加快解决的问题。

  □郑灿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体系日趋完善,方式不断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提产增效、农民提能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科技创新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用好着眼于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政学研产推用高效对接的农业类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科技创新联盟”)成为迫切需要。

  用好科技创新联盟

  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宏观形势的变化伴生着一系列具体而现实的问题。现阶段,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也正处于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会期,如何确保精准脱贫不返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关键。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发展的产业应是全链条、可持续的,但目前扶贫产业的发展,大多注重短平快效益,农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陈旧不全面、本土人才不想回归,而部分城市群体想进入却又不懂农业农村,这些都是摆在农技推广工作面前的难题。要解决好这些难题,就需要用好科技创新联盟在产业规划、项目对接、技术集成、系统全面培训、标准制定及品牌培育等方面的优势。

  用好科技创新联盟

  是落实大政方针的需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联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的7个1号文件中,5个提到了科技创新联盟,特别是近3年连续提到科技创新联盟,表述也一步步升级。

  2014年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2017年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2018年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在2019年,更是明确提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等建设”。

  在不同的条目下、用不同的措辞提及科技创新联盟,逐步将科技创新联盟从与其他平台的融合描述中单列出来,折射出的是对科技创新联盟的定位越来越清楚、目标越来越明确、任务越来越具体,是做好科技创新联盟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力抓手。

  用好科技创新联盟

  是解决技术瓶颈的需要

  用世界7%多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左右的人口,背后是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是数十万名农技人员持续有力的推广。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对农业增长贡献率的总和。不过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相比荷兰、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我国还有较大差距;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未掌握。加上人多地少、土壤地力降低、农民种粮意愿下降、人们对“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强烈需要以及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等现状,使得“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也使得我国现阶段农技推广工作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

  比如,为了破解我国棉花生产及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与中高端纺织用棉大量依靠进口之间的不平衡难题,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按照“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一条龙模式,将分散脱节的产业链条有机联系起来,携手开展瓶颈技术攻关,培育出中棉所641等品种,纤维品质超过美棉和澳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标准化基地,实现订单面积40余万亩,每亩增收200元,满足了国内中高端纺织用棉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联盟上下游单位,以科技创新联盟之力打开卡脖子之锁,驱动产业发展,为农技推广提供了源头之技。

  用好科技创新联盟

  是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的需要

  在实施奶业振兴行动中,怎样让中国人都喝上优质奶?一方面,我国奶源质量已稳步提升,但奶产品存在加工过度、高耗能高排放问题,急需改进工艺,提升效能和质量;另一方面,不同研究团队在乳品加工工艺、奶产品品质评价等方面已积累了几十年的成果还没有得到高效转化。为此,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着眼上述问题,探索出集成鲜奶用途分级、低碳加工工艺和优质奶产品评价3项重大核心技术和6项技术标准规范的“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使得巴氏乳营养物质得到更多保留,加工能耗降低15%以上,从根本上提升了国产奶核心竞争力。2017年起,进口液态奶同比增长量大幅降低,国产液态奶产量和消费量明显增加。

  如何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让科研创新成果从论文里走进田间地头,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直伴随并困扰着农技推广工作,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采用的机制、取得的成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科技因创新而进步,因联合而高效,因推广而迸发生命活力。配合用好科技创新联盟这个坚实的“盾”,农技推广这个“矛”可以更加收放自如、有的放矢。

  (摘编自《四川农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走村镇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农技推广之矛,需要用好科技创新联盟之盾
保障好农村 残障人群文化需求
村规民约应有自己的效力疆界
东方城乡报言论03农技推广之矛,需要用好科技创新联盟之盾 2020-01-02 2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