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农业农村委支持下,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12月24日在沪召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据悉,2016年8月,在农业农村部倡导支持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荃银高科牵头,聚合了国际顶尖水稻科学家团队,成立了“6+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在此基础上,荃银高科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及“6+1”联盟部分知名科学家共同投资,成立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开启种业科企合作新模式。
会议介绍,该科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价值在于,让科学家持股,通过实体化公司运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一个固定的平台致力于推进育种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据介绍,目前,这项工作在促进我国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指导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已见成效,初步构建了适合民族种业发展需求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对推进我国种业创新、建设种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上海中科荃银未来在技术发展路径上,将以基因组学为指导,以商业化育种为核心,创制新材料,挖掘功能基因,选育突破性新品种,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平台,将国内和世界领先的农业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解决农业生产及品种选育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满足消费者及种植户“好吃、好种”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会议举行了上海中科荃银首席科学家聘任仪式,上海中科荃银董事长张琴为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院士韩斌颁发聘任证书。张琴表示,从荃银高科发展经验来看,以科企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不仅是企业发展需要,也是科学家价值体现需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上海中科荃银将推动科企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公司,致力成为全球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引领者。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一级巡视员王国忠表示,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上海将积极搭建平台,切实为种业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希望上海中科荃银加强协同创新,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国际。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院士韩斌、陈晓亚、林鸿宣,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国水稻研究所院士钱前,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二级巡视员张文,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马志强,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冯忠武,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一级巡视员王国忠,上海市粮食和物质储备局副局长沈红然,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书记郭金华,荃银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6+1”国家联盟理事长、上海中科荃银董事长张琴等为上海中科荃银揭牌。
来自农业农村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粮食与物资局、上海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徐汇区科协等相关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安徽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上海师范大学等专家,以及荃银高科、光明集团、粮油集团、光明米业、临港集团、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等约120余人参会,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上海中科荃银和中科院国家基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