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按规律办事
  □朱守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无论是顶层设计、规划编制,还是探索创新、推动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乡村建设规律、城乡发展规律。

  一是要从农村实际出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从根本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乡村发展的道路与模式。农业结构调整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和组织实施方式,优化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引导市场主体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机制决定生产经营行为。要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实行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要承认乡村差异。城镇与乡村不一样,乡村与乡村也不一样。区域之间、乡村之间,资源禀赋、文化传统、乡风民俗、发展阶段、经济实力不一样,且不可替代、不可交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本身就是乡村的价值,同时也决定着乡村的未来价值。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要体现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突出乡村内部功能的多重性、乡村之间功能的互补性。

  三是要统筹协调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兴旺”这个物质前提、“生态宜居”这个内在要求、“乡风文明”这个紧迫任务、“治理有效”这个重要保障、“生活富裕”这个根本目的,必须按照总书记“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协调推进、均衡发展。要防止出现只重视发展而忽视改革,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只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而忽视社会文明建设等现象和行为。

  四是要充分尊重农民。农民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之源,编制乡村层面的规划或实施方案,必须依靠农民动力源、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参与度、反映农民新期盼;设计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要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符合农民意愿、获得农民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实践,必须尊重农民、依靠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既要防止一味追求让农民转出土地、进城落户、上楼生活,过度依赖政府和外来主体包办、代替农民;又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防止出现干部着急、农民不急,干部忙、农民闲,干部干、农民看等不正常现象。

  五是要保持足够耐心。乡村振兴战略是个分阶段、管长远的国家战略,目标长远、任务艰巨。从乡村总体看,区域之间、乡村之间存在差异性多样性;从具体乡村看,五大振兴任务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乡村振兴路径看,制约因素多、投资需求大、进展见效慢,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眼长远目标和未来方向,着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过度着急、求速度。要防止为了追求政绩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防止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防止为了增强曝光度而过度集中资源和财力造盆景、树典型。

  (摘编自《农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动态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连载
提升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治理绩效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按规律办事
让消费扶贫成为新时尚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加快实现乡村善治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按规律办事 2019-11-26 2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