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粮仓,洋溢着大米的香味。这里有着国家定点储备粮库,粮库是80年代建造,而储定军的办公室也是80年代特有的建筑,有点斑驳的墙壁,青苔点缀的石阶楼梯。在此两层多间的建筑前有个几十平米的大院,大院里的花草争奇斗艳,在一棵铁树前,储定军告诉记者一行,这棵铁树哪算大,等会儿看看几棵大铁树,那才叫大。转身看看满园繁盛的花草树木,再望着穿越历史中的我们,他有趣地轻轻说,“文化人都似乎喜欢这点闲情逸致。”这样的文人腔调,运用在种地、卖大米上,到底充满着怎样的故事?
“一个卖大米的文化人”、“一个文化人卖大米”,先说对自己的称呼,储定军认为都没有“定法”,前者和后者都有其来历,他戏称两种称呼都蛮容易让人记住自己的、自己是干什么的。关于这点他还补充身份,“民建会员”。三个称呼,对于储定军来说是自豪,对于外人来说有些传奇。
“一个卖大米的文化人”来历
“一次偶然机会,我认识了上海市书法协会的领导,因为他是我老乡,才得以相见。”
老乡见老乡,格外亲切。储定军开门见山地说,如果不是遇上这位文化界的老乡,自己还仅是一个种稻、卖大米的农民、供销社的一名普通的负责人。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大好机遇,储定军从家乡江苏来到上海,把家乡的种稻经验带来上海,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虽然在松江种稻,但客户分布全市。由于他种的大米环保、吃口好,被选为部分上海职业运动员训练基地、银行等部门定制米。
“遇到上海市书法协会领导时,我还是一个种稻卖大米的小伙子,对文化人有着特别崇拜情结,”储定军回忆十几年前与与书法文化结缘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那时我仅是以老乡的身份收集了几幅这位上海书法界老乡的墨宝,谁知自此便一发不可收,”储定军坚信,就是此次与老乡的会晤,激发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情愫,于是与书法、收藏结下不解之缘。
在此80年代的建筑里,他不仅收藏了浦东、金山乃至上海、全国各地历史名家的书画作品上千幅。而且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搞起创作,他的书法作品也不断出现在展览上。
每当他拿出字集,翻着自己作品和展览相片时,储定军的神色一般都可以用入神、自豪来形容。此刻,仿佛打开了记忆大门,也仿佛在欣赏和惊叹自己与传统文化的笃定缘分。如果给他时间、机会,他能滔滔不绝讲授出自古至今书画方面的知识,沉浸在浩瀚的传统文化里获得修养。
更让人佩服的是,近年来,他不仅向书画名家讨教,还业余收藏了几万册古现代有关文献。手捧着《弘一大师法书全集》,他自信地说,研究书法,我是认真的,你看弘一大师每个时期的字差别很大,从手稿信札卷到作品卷,细心看可以发现,弘一大师的字从初期的简朴到中期的精致,再到后期返璞归真,达到炉火纯青。储定军认为,习书法不仅要临摹古人写字的“形”,也要了解字的神韵,吸取人格的魅力,而后沉淀出丰厚的韵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习练中提升。
“一个文化人卖大米”的提升
“习练和提升,”储定军介绍,卖大米也如此。
“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追求文化品位,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在储定军看来,自己只不过无意之中走向此方面实践罢了。“实际上作为炎黄子孙都有对中国文化本能的内在的渴求,遇到时机一触即发。”与收藏、创作书画结缘后,储定军的卖大米生意似乎更有章法可依,也越来越大。
“章法,书法有古人章法可依,生意也有章法可依”,当临摹欧阳询的《千字文》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习练颜真卿《多宝塔碑》悟“圆顿深入真净无暇,慧通法界福利恒沙”,体味出自然界、人、思想之间的联系,他似乎摸出了自己种稻、卖大米的初心使命,以“民以食为天,人以德为先”为出发点,在20多年的种稻、卖大米生涯中习练并践行诺言。
长久以来,储定军不忘初心,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社会和居民办实事。从开始的供销合作社到2012年成立“上海秋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组建“上海金社米业”,并打造“大茫”牌商标。以及获得国家储备粮资格,一路走来,从田头到加工、走上餐桌,他都严格把关。“为了种出优质水稻,秋季收割后,粮地全部种植了绿肥,而没有种上其他农作物,这样虽然亩产量小,但种植绿肥让土地得到修生养息,保证了稻谷的品质。”据介绍,2017年,他的企业被评为“上海市食品守信企业”,产品以美誉度成为浦东新区等区的职业运动员训练基地、多家单位的定制米,同时被选为国家定点储备粮库(目前设在金山区吕巷镇)。优质、绿色大米也走向了长三角区域。同时带动了农民致富。
“一位民建文化企业人士”的志愿
“一位企业家、文化人,如何更好地贡献社会,是自然使命。”储定军特别自豪能加入以企业界代表为主要成员的民建组织,成为是一名民建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民建会员是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一员。
在这个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界组织中,储定军施展自身和企业作用的舞台宽而广。一方面在继承发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上,他不仅收藏了古今书画著作上千册,同时还有《毛泽东选集》、《论马克思主义》等,为民建企业家会员们提供了文化收藏展示平台,以及党的理论学习的资料、文献。
另一方面,储定军积极参与民建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在“挥墨同书合作史,携手共话同心圆”统战系统的书画展上,储定军书写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书法作品,这是民建的创始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名言。在浦东川沙新镇,有江南民宅“内史第”黄炎培故居,也许有一天,储定军会把书法展办到此地,通过文化载体,把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号角吹得更响,以及紧跟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助力。
在秋意浓浓的微风里,穿过几座80年代的装满新收割稻谷的粮仓,储定军一边介绍着粮仓里面的恒温、湿度等保障大米质量的设施,一边来到几棵大铁树下,“看到吗,这铁树,才叫大!”他指着大铁树中心的花和果,介绍着他种养铁树的年份。此时,在秋收季节、在粮仓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合作社的名字“秋实”,“秋实”的大米有自然香味。多年来,“秋实”还开展“送温暖”活动,把优质、绿色大米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花香、书香、稻香。香味扑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