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哈尔滨驱车约600多公里,一路向东,采访团来到了美丽的兴凯湖畔。正值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这里正在举行北大荒兴凯湖第三届稻米文化节暨优质大米推介会,以此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垦区一周年。采访团也加入到节庆的热闹气氛中来,感受着这份来自湖畔的丰收的喜悦。
当地人告诉记者,这里素有“生态北大荒,养生兴凯湖”的说法。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兴凯湖农场毗邻大、小兴凯湖畔,这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农场水稻生产用水均由兴凯湖地表水灌溉,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有着“北国鱼米乡”的美誉。农场十分重视水稻生态产业发展,近年来,按照“种植好品种,确保好品质,打造好品牌”的发展思路,抓住源头,选好稻种,注重发掘适合兴凯湖特色的优质大米品种,不断调优结构,在科技推广应用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已连续举办三届的“稻米文化节”作为扩大影响,融入文化,推广技术的抓手,也是重要的展示平台。
今年9月,“稻米文化节”在热闹的歌舞和曲艺表演中进行。广场上,有优质稻米展示,优质大米品尝品鉴和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前来参加稻米文化节,除了当地市民、大米品鉴专家、优秀的种植能手和农机手代表之外,还有专程从新疆、上海等赶来的大型稻米企业。而重要的是,他们都更重视一件事,那就是,将有哪些稻米品种会在这届稻米文化节上被公布。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兴凯湖稻米文化节,是面向种植户进行优质稻米品种推介的第一平台。当日发布的品种,会成为来年水稻种植的重点推荐品种。这些品种中,有些是符合当地种植特点的新品,有些是经品鉴专家和大众评选而来的受欢迎品种,有些则被市场看好;来年优质品种的供种,将从这里诞生。农场会以订单收购方式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种植户不必担心销售问题;一些前来考察的外来稻米企业,也很可能在稻米文化节上发出订购意向或直接下单。
这天现场,水稻技术相关负责人发布了6个品种,分别是绥粳18、龙洋11、三江6号、稻花香7号、军育2号和富兴小町香。它们各有特点。例如,绥粳18,在兴凯湖农场种植历史较久,生育期134天,是中长粒型的优质品种,具有稳产高产的特性,但1200斤以上容易倒伏;稻花香7号,第一届稻米文化节时,由现场嘉宾推选得出,口感好,食味值佳,在前两届稻米文化节上评分第一;三江6号是长粒,有淡淡的清香,抗倒伏能力强,产量可达1100斤。
稻米文化节俨然成了来年种植计划的风向标。前来参与的种植户听得仔细,也盘算起一本账。来自农场第26作业站的许彦波是参加稻米节的种植户代表。许彦波告诉记者,他与农场合作种植水稻已有24年时间,目前,承包有200亩地。近两年,他按照农场要求,逐步调整改种优质水稻,去年,已全部种植优质稻。其中,兴凯湖农场与他签订了100亩订单,种植和收购稻花香7号;其余的,由他决定。许彦波说,每年他都从稻米节上获知来年新品信息,了解企业洽谈情况,再决定自己的种植规划。
80后的齐佩学是农场第9作业站种植户,种有400亩田。他在与记者聊天时说,他看好“兴凯湖大米”的品牌价值,也相信“湖米”能够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和认可。近两年,随着农场转型,他也参与到销售中来,因此,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农场旗下春晟米业的销售经理。今年,他打算继续种植稻花香7号,再尝试富兴小町香新品,看一看市场的反映,他在朋友圈中自称“兴凯湖大米哥”,近两年,来自全国各地企业或朋友,向他抛出的大米订单正在增加。
据悉,今年,兴凯湖农场现优质稻米种植面积约有10万亩。稻米文化节当天,一家来自密山市的企业与当地合作社现场签约订单5万亩,来自吉林长春的企业与农场旗下米业公司签订销售订单3万吨。订单多了,也有越来越多种植户加入到优质米的种植队伍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