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椒生态复合种植实现一地两收
  □操戈 邓卫哲

  胡椒为多年生作物,长期种植易发生连作障碍,目前已成为世界主产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内外胡椒生产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技术。巴西、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采用轮作来避免连作障碍。我国热带地区耕地资源有限,且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轮作及化学熏蒸等常规消减技术难以在胡椒生产上应用。因此,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我国胡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海南向科技要产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系统研究胡椒连作障碍形成原因,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先后研究探索出了胡椒与槟榔复合种植等多种生态种植模式。通过两种作物复合种植,逐步改善种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实现一地两收,而且胡椒连作障碍症状减轻,还增产30%,该技术获农业农村部“十三五”主推技术。

  “胡椒与槟榔复合种植,一抗风,二遮荫,三保水保肥,四克服连作障碍,提高单位土地效益,实现一地两收。” 热科院香饮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介绍,种植时胡椒、槟榔各按一定比例,槟榔在胡椒园中呈“品”字形种植,胡椒每亩约110株,槟榔约60株,辅助配套施肥和整形修剪技术。生态复合种植技术在克服胡椒连作障碍、实现稳产丰产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槟榔黄化现象发生率,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胡椒与槟榔生态复合种植后,平均每株可产白胡椒4斤,单株最高达到10斤左右,比海南平均产量高出一倍以上。目前,热科院香饮所已在海南主产区及柬埔寨桔井省示范推广,应用效果良好,与槟榔复合种植的胡椒园较长期单作的胡椒园每亩增产30%。胡椒已成为热带地区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76岁的海南文昌农民周昌琼种了55年胡椒,靠着种植胡椒,住进了三层“胡椒楼”,开上了“胡椒车”。老周觉得,农民虽然控制不了市场价格,但要对产量有把握。越是价钱不高的时候,越要提升种植管理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后续生产管理成本,确保稳产丰产。同时,复合种植还能分散市场风险、增加收入,去年他家的胡椒与槟榔复合种植园,每亩槟榔能有七八千元收入。

  周昌琼年轻时是生产队里的一名技术员,那个时候他是第一批到热科院香饮所接受胡椒生产技术培训的农户,科技人员手把手教会他如何育苗、种植、修枝整型及施肥等一整套胡椒丰产栽培套种技术。周昌琼回去后就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胡椒,一种就是一辈子。他的这片近百亩的胡椒已连续种植19年,产量始终保持稳定,胡椒几乎没有缺株死株,未发现根系衰老,仍是生机盎然,一片翠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动态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政策
云南踏清河村:“一地三种”带富当地农户
胡椒生态复合种植实现一地两收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胡椒生态复合种植实现一地两收 2019-10-22 2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