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北部,有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高桥镇。这座古镇有着“万里长江第一镇”的美誉。她北毗吴淞口,西临黄浦江,东邻长江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小桥流水、白墙黑瓦、高耸的马头墙、老巷深处的古朴弄堂、中西合璧的精美老宅、绵延千年的历史文脉、淳朴自然的乡俗民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孕育了一个与历史精华伴随、与时代发展同行、别有一番韵味的古镇。
自去年以来,浦东高桥镇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载体,前瞻性地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之一,提出以“花小钱办大事”为原则,通过打造“美丽庭院”,使高桥农村地区与城镇形态相适应相协调。
据了解,高桥镇以“三美、两好、全覆盖”来推动高桥美丽庭院建设,使高桥的美丽庭院创建如春风拂面。
一个不能少
创建目标做到“三全”
高桥创建首先做到“三全”,即村级全推动、队组全覆盖、家庭全参与,凡是有人居住的庭院和村落“一个都不能少”。共涉及全镇13个村,55个队组,3742户庭院。
“村民自己不动手,美丽庭院不长久。”高桥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形成百姓事情“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管”的良好氛围。
一年多来,全镇领导干部、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骨干、志愿者全部积极参与。他们走家串户,一方面耐心做着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起早贪黑把自家院子打扫好、建设好,做着榜样。慢慢地,在他们的带动下,村宅面貌变得整洁有序、生态环境愈加和谐舒心、乡里乡亲更加和睦友善。
“分类施策,攻坚克难”。虽然全镇只有13个村,但原本的环境基础在整个新区来说是属于差的,并且包括了各种形态:纯农村形态的村、部分动迁的村、城中村、厂中村、人口倒挂极其严重的村(外来2万,本地实际居住500)。面对不同形态的村,高桥镇采用不同的推进办法。特别是对于城中村的打造上,运用“螺蛳壳里做道场”,同时发动了来沪人员自己动手。
一分不能多
创建投入体现节俭适度
与之前的村庄改造有所不同,美丽庭院建设提出要“花小钱、办大事”,改变以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定目标、造预算,镇排项目、做工程”以及“政府干,村民看”的局面。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村民自觉建立柴砖“银行”,做好农村废旧物和建筑废料的归集再利用,使用竹篱、旧木料、旧砖瓦等因地制宜打造“小三园”围栏,利用旧轮胎等旧物件设置创意景观等。无论是公共环境补短板,还是基础设施补短板,能够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地方坚决少花钱或不花钱,真正做到因地制宜、节俭适度。
一票否决制
创建示范坚持星级户标准
为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对美丽庭院设立星级户,美丽庭院创建评选严格按照“标准管控、创评结合、以评促建、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
一星户由村每季度组织评选,三星户由镇每半年组织评选,五星户由区每年组织评选,并采取交叉考评办法,达标后进行公示、表彰、授牌,并进行适度激励奖励。创评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响较大、存在“五违”和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家庭,实行一票否决。
一点不打折
创建验收不走过场
在美丽庭院创建中,高桥镇“先建后奖、建立验收制”和“建成一批、验收一批”的工作要求,在各队组“五清”工作镇级验收的基础上,开展镇级和区级验收工作。验收按照“不选择、不变通、不打折”的“三不”原则,对已建成队组开展逐村逐队实地察看,对已全面完成的村,开展“达标型”验收,坚持做到不漏一个自然村落。
2018年6月,高桥镇启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在着力打造一个个美丽庭院的同时,勾勒出了美丽乡村的雏形和美好生活的画卷。
在高桥镇龙叶村,有一户金静康家庭。作为龙叶六队的村民小组长,金静康在村里全面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的过程中,热情响应、积极参与、示范带头作用突出,影响和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参与星级户创建。他主动拆除自家可以缓拆的违建,并精心设计、布置小花园,勤劳耕种小菜园。庭院里培育了几十年的果树、高耸的奇特仙人掌还有其他各种花卉植物,一年四季为全家和村带来鸟语花香的美景。
金静康家庭是高桥镇2016年度的最美家庭。他有两个优秀的女儿,都顺利考入大学,现已各自成家立业。在父母良好的家风家教耳濡目染下,两个女儿工作认真、生活幸福。她们除了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表率之外,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视文化的学习提升和中华美德的传承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塑。活泼可爱的外孙女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活力和欢笑。孩子喜欢书法,大小节日都会写一写、练一练,露一手,给外公外婆写对联和扇面,是老两口收到的最称心如意的礼物。虽然平时工作忙,但周末女儿全家都会“雷打不动”回家看望父母。这个时候是老两口最欣慰、最开心的时候。每每这时,家里笑声盈盈,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光是如此的美妙,外面世界的喧嚣和工作的忙碌疲惫已经被完全卸下,可爱的孩子,健康的父母,温馨的氛围,生活如诗而至、日子美好如斯。
传承传统文化,沐浴艺术之美,筑梦美丽庭院——凌桥村瞿福定家庭。瞿福定和爱人育有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一家七口,同住一个屋檐下,其乐融融。全家人特别喜欢和痴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家的院落和家庭布置,也是满满的“中国风”。推开古色古香的竹门,浓郁的古典文化之风扑面而来。院落虽小却精心布置。家中的家具,茶台,百子床都是小女婿一一收集寻觅得来的有年代感的“宝物”。沿着家中的楼梯拾级而上,墙上布满了温馨的家庭照,见证着这个家庭时时处处的温暖和幸福。家里住房的三楼放满了女婿收集的各种印章石、砚台、瓷碗等等。走近这里,仿佛置身一个小型博物馆。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艺术气息的家庭里,外孙女耳濡目染,深受长辈们的影响,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她现在杭州美术学院就读。家里,也布置了她的书法和国画作品。走进这个大家庭,似乎徜徉在传统艺术的长廊,经过了高雅文化的洗涤,生活不再枯燥无味。浓郁的艺术氛围,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把每个人心中“种草”的庭院活成了现实美好的样子。
在高桥镇,随着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推进,涌现出的“美丽庭院美好故事”还有很多,提升了百姓满意度、幸福指数,同时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