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单位采取“结对认亲”是一种好的互助形式。但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是“形式主义”,不过是给干部职工下达的“任务”,结对认亲以及见面都是冲着“完成任务”去的。形式充当的是“桥梁”作用,就是由“访惠聚”活动作为桥梁,搭建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干群之间通过互相交流,才能互相了解与理解。干部才能够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与困难之处,群众才能理解干部的工作不易,再而相互支持,相互包容,有利于建立干群的“鱼水关系”,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但是,“结对认亲”也不过是搭建的“桥梁”,是否能够通过桥梁使干群真正走到一起,走到一起之后又能否实现相互理解与包容,就不能让“结对认亲”的后续止于“惯例见面”。
干部“走心”与群众见面、交流,除了拉拉家常,进一步拉近关系之外,还必须着重解决民生问题。就需要干部在交流当中发现民生困难出,或是询问,或是倾听。或许某位群众的困难之处只是“个例”,或许某位群众的困难之处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就需要党组织的统筹,将“干部认亲”所收集到的问题汇总,针对“个例”特殊解决,针对普遍问题就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去解决。
干群“结对认亲”既是“有效形式”又是“好主意”,那么干部职工就要利用好这次活动,以拉近干群关系,解决民生问题为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为最终目标,用实效去化解“形式主义”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