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新农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浦东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观察(下)
~~~——浦东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观察(下)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牢抓住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这个“牛鼻子”
——浦东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观察(下)
  ——浦东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观察(下)

  10月25日,来自浦东新区农委、大团镇政府、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和团队以及赵桥村的代表齐聚一堂,就在浦东东大公路沿线打造“十里桃花”景观长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赵桥村整体风貌改造等展开讨论。“推动景观长廊的集中连片,提升桃花观赏游的层次”“建立桃自动化检测分拣分级体系,让品牌实现‘品质量化’”……聚焦产业发展成为此次讨论的核心议题。东大公路沿线连片种植的水蜜桃占浦东水蜜桃种植面积的近半数,长期作为上海桃花节会场。良好的种植基础、深厚的桃产业文化积淀不但让沿线几个村合作社、果农从农业生产中获益,更带动了这个区域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让这里成为浦东乡村产业兴旺的典型区域之一。与此同时,在浦东的大部分村庄,并没有类似的产业资源,因而使得整个村产业发展相对疲软,农民增收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最大的不平衡在于产业发展。”这是浦东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对乡村情况的基本判断,也是该区推进乡村振兴亟需破解的最大难题。

  □记者 张树良 

  地产农产品走向品牌化、高端化

  今年11月1日至5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主宾县浦东新区对其都市现代农业进行了整体宣传;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彭镇青扁豆也盛装亮相,引起与会者的关注。

  这只是浦东新区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加大地产优质农产品推介的缩影。浦东新区还支持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莫斯科国际食品展、印尼上海商品展等,2018年已组织40余家次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会。

  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浦东农博会以来,浦东农博会今年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浦东农博会新闻发布会将会址选在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农产品牵手高端会场,展现了浦东对地产农产品的品质自信。浦东都市现代农业论坛、区农委与盒马公司签订“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备忘录同期举行,将农博会城乡互动载体、合作交流平台的属性不断放大,也将浦东农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全国著名商标1个,上海市著名商标23个,上海市名牌产品17个,“三品一标”认证率超过70%,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覆盖率达90%……这是近年来,浦东新区以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业为定位,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方面交出的“成绩单”。

  成绩的背后,是浦东新区对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消费体验的努力——由农协会牵头成立品牌联社,对特色品种进行品牌整合已经持续6年;在合作社推行“六个统一”,为品牌桃、瓜、梨各量身定制了高于上海市地方标准的3个上海市企业(联盟)标准;商标、二维码、专用包装箱和产品合格证,提高品牌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市场对品牌认知度……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有多少坚持和严苛,优质优价的回报就有多少可能性。而最直观的佐证就是,浦东品牌农产品的渠道“朋友圈”不断扩大——浦东农产品进入新零售代表盒马鲜生销售;与中国邮政EMS签订协议,降低了电商销售物流成本;上海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代理,高端品牌“南汇水蜜桃”进入名品店销售……

  “宜社则社,宜场则场,宜企则企”

  9月24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浦东美丽乡村嘉年华第二天,来自浦东田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代表共同启动浦东新区创建200个“让市民放心”生产基地;当日下午,演讲及评选活动举行,19位年轻一代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的代表走上舞台,进行创业感言演讲,角逐浦东新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就在此前不久,他们中的不少人,刚刚在东方财经频道“农二代”典型人物专访中亮相。

  新型职业农民以前所未有的华丽姿态,成为浦东农业产业现代化经营的“主角”。新农民带来新理念。在草莓姐姐刘海燕的桂峰台农种植园里,植物敲锤染亲子手工、用树木搭建的迷宫森林、DIY手作区里制作彩绘饼干、手偶剧场里演播手偶剧,当然还有草莓、火龙果采摘,在这里,上演着CSA社区支持农业的生动实践。

  “我认为浦东的农业一定要选择那些可以使你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具有高附加值、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因为浦东的优势是人才、信息和高科技。”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国祥如是说。于是,80后女儿严婷婷离开工作多年的单位,开始熟悉和接受由原来的“养猪卖肉”转型为“养猪卖种”的一切转变,为接棒老爸的事业做准备。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浦东农业发展中高度重视引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产业项目,带动全区面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如祝桥名特优基地内,全球知名的花卉园艺集团“保尔集团”建设保尔卓美祝桥基地项目,经营4000余个花卉和庭院蔬菜品种,在国内率先实现花卉穴盘苗生产各个环节的自动化。

  目前,全区现有家庭农场536家,达标以上合作社230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3家,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农业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近年来,浦东注重引导不同经营主体细化分工,对不同主体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进行差异化培育,形成“宜社则社,宜场则场,宜企则企”的发展格局,一二三产融合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全新阶段。

  “产业兴旺”模式能否复制推广?

  与回家接手上一代的事业不同,也有不少“农二代”是因为家乡的变化而燃起了回乡寻梦的激情。

  近几年,有四五十个年轻人陆续回到新场镇新南村创业或工作,南德农庄的“农二代”沈维用酵素种有机蔬菜,御郊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张勤美”让葡萄爬满阳光大棚,季芬放弃护士工作承包了“肉纷纷”多肉植物馆……而这一切的原因,则是新南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新南村的发展,激活了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上演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转变的生动一幕。

  最近,浦东新区农委正在就一个课题展开讨论——泥城镇公平村、大团镇赵桥村等几个村经济发展活力足、产业发展良好的关键动因是什么?“看能不能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将这些模式导入其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浦东新区农委主任苏锦山说,“我们在思考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到底还能做些什么。”

  在泥城镇公平村,因为优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清美的带动,使得村里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大团镇赵桥村是南汇水蜜桃这一优势经济作物种植核心区,桃文化旅游有声有色;周浦镇界浜村,因为打造“周浦花海”,成为都市的“后花园”;川沙镇连民村,农业产业与乡村民宿产生良好互动,成为浦东乃至全市民宿发展的标杆……

  乡村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特色发展产业,说来容易,但探索的过程却颇为漫长和艰辛。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让乡村先“有样学样”进行模式导入;做好“中介服务”,吸引优质资本和经营人才到乡村发展也许比让这些村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更为现实和具备可行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对浦东农业产业来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放在首位,努力成为上海这座全球特大型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区,抓住这个“牛鼻子”,浦东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选择,乃至农村百姓的高品质生活将不再遥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言论
   第A03版:特稿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种植
   第B08版:专题
让“有序” 与“便捷”共存
牢牢抓住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这个“牛鼻子”
东方城乡报新农村A08牢牢抓住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这个“牛鼻子” 2018-11-20 2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