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80后”青年,正是创业打拼的年龄,却毅然做起了为老年人服务的义工。他们,用行动播洒阳光,3年来上门为老年人服务600余次近2万人次。他们,是深受老年人欢迎的一群“80后”志愿者。
在浦东新区惠南镇通济路上,有一家名叫“80后”的理发店显得与众不同,门店上方的“非常“80后”志愿服务工作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店主、“80后”志愿者团队发起人梁昌记今年34岁,是一位敦厚朴实、朝气蓬勃的青年。
梁昌记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就能帮助更多的老人。2015年9月26日,他将4家门店全部暂停营业,组织了门店员工、理发师、志愿者共计50余人,带着他们自己掏钱购买的水果、牛奶、月饼等,走进黄路敬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里,有的将礼物送到老人手里,有的为老人理发,有的给老人洗脚,有的与老人们唠家常……当天,他们看望和服务了近200位老人。
这是“80后”志愿者团队第一次为老年人服务。消息传开后,人们对这群“80后”青年人都交口称赞。镇上负责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同志也对他们刮目相看,于是将他们称之为“非常“80后”志愿者公益团队”。
当初,梁昌记把店名命名为“80后”,是因为他和一群创业的青年人都是“80后”,都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完全靠自己打拼,含有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意思。而“非常‘80后’”的称呼,更显出这一群“80后”的与众不同。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3年多来,梁昌记带领的这一群“80后”志愿者团队开展的为老年人服务有600余次,有近2万人次得益。梁昌记和他的“80后”志愿者团队先后获得“惠南镇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团队”、“惠南镇十佳好人好事”、优秀志愿者和公益达人等荣誉。
有人给梁昌记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人30元理发费计算,2万人就是60万元,这样做不是吃亏了吗?梁昌记说,我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钱,如果为了钱我就不会这么做了。做志愿者,做公益,我收获了一份福报,收获了一份认可。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就是两个字:心安。每个家庭都有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为老年人服务,就是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多作贡献。每当做了好事,我就感到特别高兴,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哪怕遇到困难和挫折,我和志愿者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执著于公益事业、为老人服务的梁昌记,以其情系夕阳、爱心永恒的坚定信念,以服务老人、构建和谐为宗旨,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80后”志愿者团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80后”群体中唱响了正气歌,树起了一面正能量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