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听说“当代梨园小冬皇”王珮瑜要面对面开讲,家住松江泗泾镇村居民提前多日就按捺不住激动。一曲国家级非遗泗泾十锦细锣鼓的古戏乐开场,王珮瑜的登台引来了超高人气,作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传播者,王佩瑜娓娓道来,现场,许多从未接触过京剧的年轻人和小朋友觉得乐趣十足。近日,松江区泗泾镇南村讲堂首场开讲,著名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应邀成为主讲嘉宾。打造人文“述”系列,用口述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艺术。今后,南村讲堂将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村居民带来不同的文化主题讲座。
“京剧是老年人的艺术吗?”王珮瑜笑着问大家,“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王珮瑜的演讲激起了年轻人的兴致,互动之间,跟着发音、念白,学几个京剧的表情,现场模仿几个身段、动作,也做得有模有样。“京剧难吗?不难。”台下观众满席,争着上台。
着力“基层”搭建文化宣讲平台,让优秀文艺深入百姓中间,这是泗泾镇创办南村讲堂的初衷,也是泗泾镇落实人文松江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文化雅镇”建设的系列项目之一。人文松江建设,更是松江一个目标,三大举措中的核心板块,泗泾是松江历史文脉绵延之地,之所以作“南村讲堂”,是以泗泾著名文化大家陶宗仪“南村草堂”为名。
结合泗泾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及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该镇将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多元拓展文化空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1个方面着力,以“馆、书、戏、述、堂、景”六个系列为主体要素规划推动文化雅镇建设。
泗泾古镇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将通过系列项目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保护,构建文化保护和传承体系。在“述”系列中,除了南村讲堂之外,还相继推出古镇口述历史,古镇记忆微电影系列。围绕泗泾当地的历史、名人故事、非遗文化、市井生活、民俗风情等内容,用图文、影像进行素材收集和记录。
在“馆”系列建设下,将有一批诸如以马泗宾堂非遗实践基地为主的非遗民俗展示馆,以陶宗仪居所旧址为主的陶宗仪纪念馆,以史量才故居设立上海报业陈列馆和现代媒体中心,以及古铜鼓博物馆暨闻宥学术陈列馆,索菲特国匠美术馆,配置评弹、戏曲等演出功能的乡音茶馆等落成。“书”系列中,将有一批泗泾人文丛书陆续推书,同时推进古镇书屋建设。“戏”系列重在传承当地传统戏剧文化,国家级非遗十锦细锣鼓传播,及古镇戏台建设等作为市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扩大影响,此外,还有泗泾名人为故事创作的音乐剧、皮影戏等。“堂”系列包含了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实践基地、郭树荟音乐工作室合作,水上民乐堂,以慎修堂庄界石原址建筑恢复建设慎修堂等。“景”系列还有礼贤文化示范街,泗泾文化主题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