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省规模种植绿色超级稻
  产量、品质、抗病性保持超级稻特性,同时又具备旱稻节水、节肥、生态环保性能的绿色超级稻(节水抗旱稻)在江西省规模推广。据该省农业部门数字,今年江西省绿色超级稻种植面积,已由去年的2万亩骤增至20万亩。

  江西省农业部门专家认为,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规模种植绿色超级稻符合农作物品种“优、新、绿”的发展要求,既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新动力,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绿色超级稻是在水稻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植入旱稻节水抗旱特性而育成的新品种。专程前来向李德强传授节水抗旱稻技术的上海市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介绍:“水稻每年要吃掉全国50%以上淡水,农药、化肥洒在水中,只有30%被吸收了,其他流入了江河湖海。”如何让水稻既少“吃水”,又使缺水型中低产田焕发生机?经过多年攻关,罗利军率领上海市生物基因中心团队研发出了绿色超级稻,它既节约水,又能粗放生长,免耕栽培、旱种旱管,产量毫不逊色于传统水稻。2013年,这项研发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去年,绿色超级稻在江西省试种2万亩获得成功,平均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636公斤。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陈大洲说:“绿色超级稻的产量、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但能节省50%以上的灌溉水,大量减少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灌溉条件不足的中低产田,节水抗旱稻在缺水条件下可实现稳产保收。”目前,江西省有中低产田3000多万亩,如果全部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全省每年可增产稻谷50多亿公斤,农民可增收100多亿元。据了解,江西省将采取措施,加大推广种植绿色超级稻的力度。     宋海峰 方又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专刊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森蜂园的新型营销模式探索
京津冀食用农产品“场地挂钩”
江西省规模种植绿色超级稻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江西省规模种植绿色超级稻 2017-06-22 2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