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某一天,好像是“全民读书日”,具体日子说不清楚,只是在刷朋友圈时看到的,通过“读书日”来推广和提倡读书不知是喜是悲。
记得我们年少时没有手机和电子设备,广播是大人听的,电视是稀罕物,孩子们要么疯玩乱跑,要么读书写诗,印象中对于社会最初的判断和价值取向几乎都源自书本,至今如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不太明白电子阅读方式和书籍阅读究竟有何不同?不外乎换了一种介质而已,直到自己在手机上看新闻也成了习惯,才渐渐发现在现代互联网媒介上,对于文字的敬畏感是欠缺的,人们对于纸上写下的墨迹和笔记是认的,所谓“白纸黑字”,“字如其人”,可在电子介质上仅仅是符号和表达,多了些工具的色彩,少了些人文的情怀。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读书时间不抵“喝咖啡的工夫”,有书无心,有心无地的现实让全民阅读变得功利而浮躁。读书却成了一件“理性的工具”,在学校里就把书人为地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过于功利的读书观念约束了很多人读书。
全民阅读是改善人民精神生活状态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全面阅读,书香中国,需要国家的有力引导和全民的主动参与,需要硬件设施的加快完善和软件设施的及时更新,尤其是要研究如何让阅读习惯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从中真正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