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各类祭扫活动逐渐增多。报载,有的墓园推出了“代客扫墓”服务,并在线直播全程。逝者亲属向公墓方提出申请后,可在网上开设一个视频直播间,亲属通过公墓官方微信公号,在输入密码后即可观看“代扫”全程,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慎终追远、思考生命的本质,出游踏青、享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清明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传承孝道文化、传递感恩感怀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将近,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如期回乡祭祖已经成为一些人可期而不可及的事。进行扫墓活动成为心头的纠结。既有祭祖思亲的情感需要交流和表达,也有客观现实带来的困难。于是,“代客扫墓”成为一些商家眼里的商机。从“私人订制”的传统祭奠仪式,到花钱请人在坟头代为磕头、代为哭泣、代为献花,可谓需求之上,无微不至。
“代客扫墓”,表面看来,一边连着游子的需求,一边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两厢情愿,皆大欢喜。但是,清明节的祭扫活动,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既是一种情感的自我表达,更是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代人扫墓”这样的形式,把一件饱含情感和庄重的活动,进行形式化、商业化,违背了清明节产生以来承载的几千年文化的本意,更违背了国家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的美好初衷。可以说,“带人扫墓”这种以“代”为主体的形式,别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代”不动祭扫活动中亲情的交流、情怀的抒发、情感的表达。
清明时节的各类活动,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情感交流,承载着内涵深厚的文化传承。开展清明时节的活动,理应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遵从内心表达出发。只有多从文化上、精神上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多从内心深处挖掘和找寻节日情感的自我表达,才是对慎终追远、思考生命价值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