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根今年62岁,他的老家在金泽河祝村,是青浦朱家角山湾渔家乐饭店负责人。在朱家角镇政府的关心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山湾渔家乐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餐饮的“渔家乐”。
租赁水面低密度放养
朱林根最早在上海海洋渔业公司工作——出海捕捞,其间的1975年至1977年由外交部、农业部委派赴柬埔寨助他国为海洋捕捞的技术培训、实际操作等服务,嗣后,在青浦大观园任游艇俱乐部经理。几经风雨,几经沧桑。2006年3月,在朱家角租赁51亩内塘养殖水面,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他将历年来塘底淤泥积淤厚度超标,进行了清理,以防止鱼塘淤泥过多带来对鱼类生长等诸多不利影响。朱林根采用的是低密度放养模式,是常规放养鱼种的三分之一,亩均放养控制在600斤左右。在鱼池中放养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鱼),还插放昂刺鱼、鳜鱼、白丝鱼、季骨郎等名品种。由于低密度放养,使鱼类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长,使个体增大,鱼味更鲜腴。去年又获得了上海市特种养殖业行业协会的特种养殖证书。
池塘上架设凉台长廊
真是无巧不成书。2007年的某日,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专家郭文学路过山湾渔家乐饭店用餐。在攀谈中郭文学建议:可利用水面,在鱼塘上适当建些凉台、长廊,会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朱林根依据专家的良策,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对安全和外形美观等因素一并考虑,请来了工程师设计图纸。先后在鱼池中建1800平方米的凉台和长廊400米。市相关部门每年到鱼塘上进行采样各种鱼类,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标准。
不吝惜筑石护坡三年
朱林根自从租赁鱼塘的那天起,就着手对鱼塘护坡的改造。他租赁的是融“沙性土壤”和“松软土壤”一体土质的鱼堤埂,如遇暴雨,堤岸上的带有沙粒的泥土流入鱼池内,日积月累,影响养殖。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他下定决心在50多亩2只池塘内新建石块护坡,把几千吨的石料用一艘载重3吨的水泥船进行短驳,真正用了3年时间,护坡工程终于完工了!为防止泥土流失,在鱼塘上栽植多种苗木。正在筑护坡的2008年,强热带风暴“森拉克”影响上海,大暴雨造成水位落差1.5米,一下子把一只与外河连接的鱼塘冲出5米大的决口,朱林根同姐兄妹家庭人员连续作战,三天三夜大家都没合过眼,终于将缺口堵牢!
因地制宜为游客服务
这里跨过马路,对面便是“东方绿舟”。朱林根在养殖的同时,向工商部门申请经营餐饮项目,批准开设:青浦朱家角山湾渔家乐饭店。因“后院”养鱼,为饭店源源不断提供水产品,可随时用丝网捞几尾活鱼,采的蔬菜,当场烹制,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评。因地制宜,是又一特色。在鱼池中置设的凉台小屋内,游客们可入座用餐。目前可容纳30桌同时开餐,为来东方绿舟游客提供用餐方便做出了微薄的力量。他们按游客需求,还提供休闲垂钓业务。饭店还招收了当地十多人在餐饮部工作,还收了一位残疾人做后勤工作。他们把食品卫生当作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十多年来,饭店没有发生过类似食物中毒现象,没有发生过环保和安全方面的事故。饭店还一年四季免费提供亭子让游客作休憩和免费供应茶水。
家庭齐心协力创辉煌
要建成初具规模的多种经营场所,是需要资金投入的。朱林根和他的大家庭姐兄妹有5人,都已成家立业。在朱林根遇到资金问题时,姐兄妹四家,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令老朱无限感激,大家庭的支持,为朱林根迈开创业步伐增添了无限的信心。像新筑鱼塘护坡投入230万元,停车场、道路建设投入260万元,单这二项投入近500万元。为配合淀山湖区域的优美环境,栽种了大量多叶树木、草坪和新建假山,和前期建筑的凉台、长廓、清理塘底淤泥等又投入了巨额资金,使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此,朱林根除了向姐兄妹借债外,还向他人多户借了数目不小的资金。他们的大家庭18人团结和谐,起早摸黑全身心投入。他们自主创业,还上缴国家税收40万元,也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