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相传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唐宋时期的青龙镇,北临吴淞江,东濒大海,地处江海要冲,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港口。南宋时期,青龙镇还专设市舶务管理对外贸易,贸易发展促进了青龙镇的繁荣。北宋诗人梅尧臣曾记载青龙镇有三十六坊,烟火万家,一派繁荣景象。南宋末年,由于吴淞江日益淤塞,往来海船已不能溯吴淞江驶入青龙镇港口,其港口功能逐渐被后起的上海镇所代替,曾经繁华的青龙镇风光不再。至今,只有矗立的青龙古塔尚能依稀可见旧时风貌。
2010至2016年,为深入了解青龙镇的市镇布局和文化内涵,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调查与发掘,逐步揭开了这座湮没于地下数百年的港口重镇的神秘面纱。2016年12月8日,是上海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纪念日,上海博物馆公布了青龙镇遗址考古的重要发现。
步入“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展厅,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座2015年出土的北宋青石宝装莲花柱础。“东南巨镇”部分,唐代鹦鹉衔枝绶带纹铜镜等出土文物展示了青龙镇当时的生活概况;“盛世佛光”部分,“陆仁安并妻孟十娘舍八万四千片”模印阴文砖等出土建筑构件及地宫出土文物展示了青龙镇发达的佛教文化;“丝绸遗珍”部分,青龙镇出土的各地窑口瓷器则展现了青龙镇的贸易概况。
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这些瓷器可与文献相印证,也与韩国马岛沉船、日本福冈博多遗址出土的瓷器组合非常相似,反映了青龙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口的重要地位。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愈显突出。青龙镇遗址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吻合,证明了它作为唐宋时期海上贸易港口的重要地位,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新的材料。其以港兴市的特点,也为如今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上海城市发展,寻找到了历史脉络和文化根基。据悉,此次展览还配套出版了《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精粹》图录以及相关教育读物《考古·古港——上海青龙镇的发掘与发现》,希望更为多角度、多层次地带领观众了解青龙镇的全貌。
杨清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