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丁美洲农业利用外资的土地政策
  拉丁美洲(简称拉美)农业利用外资过程中,一度实行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租赁,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衰竭及后备资源不足,跨国公司大量占有土地并使小农成为附属品,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等。近年来,虽然拉美国家对外国资本仍然持欢迎态度,但对外资企业拥有本国土地的政策有收紧的趋势。拉美农业利用外资中的土地政策对中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资对拉美土地的控制情况

  拉美各国独立之后,外国资本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古巴、秘鲁等拉美地区都占有大片土地。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有3/4集中在拉美地区。投资拉美农业的诸多跨国公司中,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拥有250万公顷的土地,几乎垄断了这一地区香蕉、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出口,其中在哥斯达黎加就拥有2.6万公顷栽培香蕉和可可的种植园,占哥斯达黎加全国耕地面积的1/13。美国和英国的25家公司在巴拉圭拥有1300万公顷的土地,其他外国公司控制了该国2300万公顷土地,两者合计占巴拉圭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此外,美国金牧场在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实行牧场的跨国经营,并且在巴西东部的马拉尼昂州拥有面积达20万公顷的大牧场。20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以资金援助和分配土地的计划吸引居民发展东北地区和亚马孙地区,但是计划并没有成功,发展起来的却是跨国公司大规模经营的畜牧企业。在阿根廷,外国公司联合阿根廷当地地主寡头,拥有土地26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以上。20世纪中后期,为了吸引更多外国资本投资本国农业,拉美各国对外国投资者给予了各种优惠措施,其中包括土地的自由买卖和租赁政策,实质上是一种土地换外资政策。外国公司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等手段占有大量土地,从事种植园的农业生产活动。比较典型的国家包括秘鲁、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

  巴西 巴西土地资源丰富,据统计,巴西可耕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2%,达5.27亿公顷。巴西土地价格便宜,在偏远地区1平方米最低价格只合几十元人民币,郊区的土地1平方米约合几百元。与此同时,巴西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者购买土地,充分利用宜农的荒地。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巴西购买囤积了大量土地。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2010年以来,巴西政府对外国企业购买巴西土地的普查结果表明,约30%的土地被外国企业所购买和持有。

  秘鲁 秘鲁人多地少,土地无人耕种,为了吸引外资,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建农业开发区,向国内外投资者出售土地,1994年秘鲁全国有20多个农业开发区。目前,外国投资者(包括自然人或者法人)可以自由买卖距边界50公里范围以外的土地。

  墨西哥 墨西哥耕地占土地面积的13.1%,墨西哥实行村社土地私有化,允许农民通过买卖、租赁等途径转让土地,政府鼓励外资企业对农业用地进行投资,从事农业生产。外国企业可以自由购买墨西哥土地,对土地的种类和用途均没有限制,目前部分州政府正以土地价格低廉、土地买卖免付所得税等奖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阿根廷 阿根廷是农业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农牧业用地面积在2亿公顷左右,占国土面积的72%。根据阿根廷的法律,外国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购买所需要的土地,企业享有所购土地的终身所有权。阿根廷农业联合会数据统计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国投资者陆续购买的土地达17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

  ●宽松土地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较低的土地利用率 由于跨国公司囤积或储备了大量土地,它们只需依靠买卖或租赁土地就能够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导致所占有的大量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大片土地荒芜。同时,土改中分得土地的农户,由于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重重困难而难有更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拉美各国的农业现代化面临双重困难:一方面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虽然客观上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大地产所有者既不愿意、也无能力经营数万公顷土地,以至于大量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资本和劳动力也难有用武之地,这就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例如美国糖业公司在古巴的土地利用率还不到其占有土地的1/4。

  土地衰竭与土地后备资源枯竭 由于拉美的土地廉价、充足,在巴西每公顷仅售100~500美元,跨国公司没有动力进行精耕细作,为了高利润,直接缩短或者取消休耕期,导致土地衰竭,抛荒新开垦的农田,任其衰落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甘蔗进行集约化生产导致土地休耕期的缩短,忽略对土地的保护,造成土地严重衰竭。低廉且充足的土地使得跨国公司并没有真正从技术上发展拉美的农业,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的衰竭,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跨国公司对农业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过度开发与投资,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破坏了农田的生物多样化,导致土地后备资源枯竭。农业跨国公司种植单一作物和进行农业专业化生产,减少了基因的多样性,影响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跨国公司的生产已经形成了雄厚的势力范围,所以一些中、小国家在长时间内是难以改变这种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以巴西亚马孙地区为例,由于过度开发,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破坏带来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和耕地资源退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对当地农民造成的影响 外国资本占有大量的土地,成为拉美国家最大的地主。跨国公司建立种植园,使得当地的农民日益丧失土地,或者只能占有小规模的农业用地。跨国公司通过投资拉美农业而占有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排挤了小规模经营的小农,使他们面临失业的威胁,沦为种植园和牧场廉价的雇佣劳动力。这些农民长期遭受低工资的剥削和高劳动强度压迫。此外,投资拉美的许多跨国公司与当地小农签订生产和供应协议,以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跨国公司向这些小农出售规定的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使小农丧失独立生产者的身份,生产过程逐渐被跨国公司控制,最终成为他们的附属品。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投资拉美的跨国公司占用大量当地的土地,并以利润为风向标,以出口为导向,选择那些国际市场急需的经济作物的生产,如扩大了香蕉、蔗糖、大豆等出口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而不重视生产农民生活必需的粮食作物的生产,导致粮食作物的面积增长非常迟缓,如木薯、黑豆、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相对减少,以至于当地人民的基本口粮只能依赖进口,粮食供给受制于其他国家,直接威胁到国内的粮食生产和供给安全。

  ●从紧的土地政策

  近年来,虽然拉美国家对外国资本仍然持欢迎态度,但对外资企业拥有本国土地的政策有收紧的趋势。

  巴西 2010年来,巴西政府规定,外国企业或外资控股企业不购买或租赁超过500公顷的土地,且不能超过所在市土地面积的25%,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企业不能超过所在市土地面积的10%。2011年,巴西政府出台新政,禁止外国企业购买或并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巴西本土企业,不允许拥有土地的巴西本土企业把股权转让给外国企业或外资控股的巴西企业。对于购买农业用地,巴西政府也有严格的限制,外国企业购买农业用地需经巴西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批准。

  阿根廷 2012年12月,阿根廷国会正式通过了限制外国人购买土地的法案,并使之成为法律。根据规定,今后外国机构和个人购买阿根廷耕地不能超过该国农业用地面积的15%,且来自同一国家的投资者购买的土地不能超过允许外国人购买土地面积的30%。这就意味着,来自同一国家的投资者购买阿根廷的耕地面积不能超过该国农业用地面积的4.5%。此外还规定,每个外国法人或自然人购买阿根廷土地不能超过1000公顷,以避免阿根廷土地被少数国家的投资者所控制。

  乌拉圭 2012年,外国投资者在乌拉圭购买的土地达300万公顷,农业用地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外国投资者购买乌拉圭农业用地现象不断增多,导致乌拉圭农业用地价格上涨了10多倍。乌拉圭农牧渔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外国投资者购买的土地已达500万公顷,约占全国农业用地面积的25%。针对土地所有权向外国人集中的现象,2010年,乌拉圭总统要求指定一个法律提案,限制这种土地外国化倾向,包括购买土地数量,或者规定土地只能出售给乌拉圭人。另外,还将取消农业外国投资税收优惠。

  秘鲁 秘鲁政府规定,外国企业只能拥有土地使用权,最长使用期限是30年。

  中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活
   第B07版:品牌
   第B08版:国际
拉丁美洲农业利用外资的土地政策
澳大利亚 夏威夷果产量再破纪录
奥地利 苹果储存量创历史新低
巴基斯坦 新鲜水果产量和出口量总体增加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期谷物产量和库存均创纪录
缅甸 香蕉价格翻倍
欧盟谷物出口许可证发放量同比减少
东方城乡报国际B08拉丁美洲农业利用外资的土地政策 2017-01-17 2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