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至,学生减负的话题又一次被提了出来,只是如今讨论的焦点已经从该不该减变成了该怎样减,哪些可以被减掉,哪些才是学生真正的负担。网上流传着一张普通中学生一天的日程表,从清晨六点到晚上十点,每天十六七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没运动、没娱乐,只有无穷尽的书本讲义与接连不断的试卷试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经拿着这样一份打印的日程表在与学联代表畅谈教育改革时感慨:“一个被书包压得喘不过气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学生负担的沉重,目前已经有向低龄化转移的趋势,诸如小学里不按课本教学,没在幼儿园上过辅导班的孩子上学肯定跟不上的说法在家长们中间普遍流传。义务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学生成了考试机器,这股应试教育的风气已经迅速刮向了幼儿教育领域,网上流传着多种版本的幼升小考题,其中很多都能难倒成年人。
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家长可以代背,但民族未来的希望又该由谁来背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轻视职业技能教育的现象必将导致社会所需各领域专业人才的极度匮乏、千篇一律。书本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负担。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育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制定可行的计划,改变教育的评估方式,是机制保障。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企业招聘人才不唯学历,是政策导向,更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