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帖】
@肖边: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自私的基因是天生的,因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这是自然规律。至于怎样疏导孩子的自私心理,家长这碗水首先要端平,然后慢慢让孩子学会在分享中收获比自私更多的乐趣。
@小武:我们的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有的学校一星期开一节,有的学校只是给个形式,发发书,让家长在家读给自己孩子听。如果父母因为工作忙,生意忙,无暇关心自己的孩子,那还有什么用?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编者观点】
二孩政策放开之后,这已经不是第一起“父母生二孩引发老大不满”的事例了。2015年年初,“夫妻为生二孩向女儿写保证书:永远第一喜欢你”的新闻在网上流传时,很多人还怀疑是“假新闻”。之后类似新闻越来越多:南昌一对夫妻想生二孩,已满18岁的儿子当即提出财产要多分;南京一名9岁女童听说父母要生二孩后骑车离家出走。舆论视野里,各种各样的“老大焦虑”被呈现得淋漓尽致。独生子女时代,我们常常感慨“孤独的孩子没有伙伴”,现在有条件生育二孩了,为何很多家庭又出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
“老大焦虑”是独生子女后遗症吗?独生子女时代,一个孩子享受着全部家庭资源,难保孩子没有“唯我独尊”的心态。当可能有弟弟妹妹来分享他的资源时,心态失衡也属正常。但是,“老大焦虑症”并不完全是独生子女后遗症,现实中我们也见过很多年幼的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的温馨场面。说到底,“老大焦虑症”算不上是“社会病”,而是一种家庭病,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很多家庭中,父母只知道呵护孩子,很少去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忽视了移情能力对孩子性格品性塑造的重要性,“自私”于是成为孩子身上难以根除的病灶。
即便是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们也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一个不懂得分享和合作的人是很难真正成长的。“独霸”曾经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独霸”并非优良品质。不祛除孩子身上的“独霸”意识,又怎能培养他健康的人格?
看到类似“父母准备生二孩,老大以死相逼”的新闻,我很能理解那些父母的痛苦,却无法对他们产生同情。一个懂得教育的父母,孩子身上很少会有极端到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品性,现实中很多“熊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也难怪有网友“刻薄”地跟帖:“一个孩子都教育不好,生两个孩子又能怎样?”
当然,无论舆论如何热炒“老大焦虑症”,“以死相逼抗拒父母生二孩”的事例终归是少数,只是这极端的少数,也警醒了父母在培育孩子品性方面到底该付出怎样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说,孩子的“二孩观”体现出父母的教养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