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汤汇浩表示,2015年,上海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可以概括为“总体平稳,稳中有为、稳中提质”。“总体平稳”指的是:从经济增速看,上海GDP的增速全年6.9%,一季度是6.6%,上半年是7.0%,前三季度是6.8%,整体来看比较平稳;从就业来看,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9.66万人,超额完成年初的计划目标,登记的失业人数24.81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82万人,就业形势较好;从物价看,全年CPI增长2.4%,温和上涨;从居民收入来看,全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总的来说,上海经济发展仍然属于合理区间。
“稳中有为”主要体现在创新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上海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这3.7%的比例应该说已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自贸区改革创新效应不断显现。例如自贸试验区的“金改40条”、“证照分离”改革等等一系列工作稳步推进。从数据来看,去年1-11月份自贸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占到全市比重的67%,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同比增长3.0倍,成绩较明显。三是开放水平也进一步深化。全年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8倍,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左右。
“稳中提质”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和效益稳步提升。本市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有50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挂牌。同时,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增速明显高于GDP。企业的效益相对也较好。据统计,去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社会服务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4%;工业企业受益于工业结构调整盈利方式的多元化,利润率达到7.8%,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此外,汤汇浩提到,2015年经济的消极因素确实存在。比如说,工业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0.2%,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比上年下降1.1%,以及上海的进出口中的出口比上年下降5.3%。这些确实构成上海经济增长的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