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戴国华 记者 忻才康
百姓点单为主 配送节目为辅
近年来,白鹤镇充分利用镇内沪剧这一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一改传统文化下乡模式,由一年寥寥几场定点式的下乡送戏转为了由百姓点单、政府配送的文艺“村村通”活动,将镇级文艺团队和村级文艺团队有机结合,以百姓点单为主、配送节目为辅的形式巡回全镇各村(居),不仅扩大了全镇百姓在先进文化中的受益面,而且激励着文艺团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镇级文艺团队和村级文艺团队的业务交流,切实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白鹤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蒋纪新介绍说,“从而在提高老百姓参与热情的同时,让老百姓真正能看到他们喜欢看的大戏。”
系统培训骨干 提升演艺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镇、村两级文艺团队的演艺水平,白鹤镇特邀专业老师为镇内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们进行系统培训,仅2015年针对唱腔、咬字、气息、形体等方面的培训就达110余场,培训人数超2000人次。与此同时,白鹤镇依托镇内五家“沪剧传习馆”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每年接受培训人数近2000人次,并通过镇内多名资深文艺骨干的传、帮、带,引导和鼓励学员们参与区、镇各类大型文艺表演年均10场,不断巩固和提升了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镇级文艺团队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村级文艺团队的建设,利用沪剧保护传承工程这一载体全面提升村级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能欣赏到精彩的沪剧节目和各类其他文艺节目。”蒋纪新说。
优秀团队获奖 “民”角不断涌现
前不久,白鹤镇鹤溪艺术团的徐元、江雪萍在2015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戏曲演唱大赛暨第二届上海浦江沪剧节“乡音和曲”沪剧演唱大赛上,以一曲沪剧表演唱《红灯记》选段“母子会”斩获百名梨园(曲坛)“民”角称号。近年来,白鹤镇内的鹤音演唱队、鹤韵舞蹈队、沪剧沙龙、江南丝竹队等多支文艺团队纷纷以自己的实力,先后获得市民文化节百支优秀沪剧团队、百支优秀市民舞蹈团队,以及上海市“乡音和曲”沪剧专场(决赛)银奖、浦江之星民间沪剧评选铜奖和数个上海市及跨省市丝竹比赛银奖铜奖,为沪剧之乡赢得了荣誉。
蒋纪新认为,这些佳绩的获得,是白鹤镇长年坚持不懈地以文化惠民为重点,以完善文艺团队建设为抓手,有效提高各个文艺团队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所结出的累累硕果。由此,迎合基层群众热切期盼的文化供需新平台正在全镇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