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林文达,在担任江春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江春居委会主任的12年里,全身心投入社区管理,竭诚为民排忧解难,称得上是个尽心尽责的“小巷总理”,曾连续六年被评为浦东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倾听民意惠民生
2003年8月,镇党委安排当时正担任市容办主任的林文达筹建江春居委会,这可是一副沉重的担子。就在他上班后的第三天,春港丽园小区40多个动迁居民涌进他的办公室,指责开发商搞了个“豆腐渣工程”,要他去看看那些破楼,更要他出面为动迁居民说话。经林文达一番好言劝慰,众人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稳定重于一切!林文达走访一户户居民,查看一幢幢楼房,把诸如楼体倾斜、墙壁开裂、雨水渗漏等工程质量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拍成照片,原原本本地上报镇里,镇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对这个小区相继进行了平改坡、雨污水排放、供水供气管道和道路的改造。每一次开工前,林文达都广泛征求居民对施工方案的意见,让居民代表逐条评议,才最后敲定施工方案。
在施工期间,林文达经常到现场往来巡查,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把镇政府的民生工程做实做好。经过维修改造,住房面貌一新,基础设施完善了,居民的心气顺了,自觉参加文明社区建设,春港丽园已连续10年被评为市、区级文明小区。
创新管理见实效
如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一直悉心探索着的林文达,为居委创设了推进居民自治的两个有力的抓手:文明点评台和居民议事会。
文明点评台是刊出在社区宣传橱窗的照片写真并配以文字点评的简报,是一个曝光陋习显扬美德的宣教平台,十年来已经推出了90多期。照片由居民拍摄、提供,曝光的负面现象如随地吐痰、楼道堆物、乱丢垃圾、毁绿种菜和违章搭建等等,彰显的好事善举如邻里守望相助、众人扶贫帮困、志愿为民服务等等。文字点评满含善意,入眼入心。这些现象和事例对比鲜明,陋习乱象愈见其丑,好事善举光彩夺目,居民举目可见,众口评说,增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志愿者的帮助整改也步步跟进,成了小区文明创建的有力助推器。
新区近年来开展“走千听万”活动,为了使其在本居民区常态化、制度化,林文达又创设了居民议事会。经由居民代表大会选出的议事会成员,都是热心公益又有威信的居民骨干,他们分片联系居民群众,随时听取意见、建议,填写征集意见表。议事会定期开会,一起审议一份份意见表,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做决定。能办的事,迅即落实,未被采纳的意见,也要说清缘由,给出让人信服的回音。也曾有人开玩笑地说,成立议事会有点儿像没事儿找事儿,给自己添麻烦,林文达却说,有了议事会,我们才更能知民心,解民意,把居民关注的事情做好。
为民解忧得民心
江春居委会给每户居民发放了一张联系卡,顶行印着醒目又暖心的六个字:你有事,请找我。多年来,林文达带头履行这一承诺,居民有急事难事找到他,他总会满腔热忱地一帮到底。
居民强阿姨夫妇俩都是返沪知青,1991年在江苏泰州生活工作时,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1995年返沪时,她的两个儿子落户上海,养女却依旧没有户口。那些年,强阿姨费尽周折,才使养女得以入托入学,养女初中毕业后,却再也无法就读高中了。在那几年里,强阿姨一次次往返上海和泰州之间,写申述材料,找证明人,到市、区公安、民政部门求助,始终毫无结果。养女已经成年,却始终没有公民身份,不仅无法求学,就业婚恋也将受到影响,孩子心理压力大,精神抑郁,甚至想到轻生。老林了解这个情况后,多次向区、镇领导反映此事,并写了一份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送交上级有关部门,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终于使强阿姨的养女在上海落下户籍。强阿姨一家人特地给居委会送来锦旗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