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社区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整合九家资源 共学共帮共建~~~
整合九家资源 共学共帮共建~~~
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合九家资源 共学共帮共建
“1+N”社区联建形成新常态 居民自治迈上新台阶
  【视点】2015年6月30日,嘉定江桥镇以嘉川社区为发起者,带动金佳社区、金园社区和富友社区共同参与,启动“1+N”社区联建模式。半年多来,“1+N”充分挖掘各社区现有品牌优势,共享共治,原本自身资源的局限性,社区服务管理内容和创新形式上的单一性得到有效解决。12月30日,江桥镇举办了“推进社区联建新常态,开创协商共治新气象”1+N社区联建主题活动,“N”的数量再次扩充,吸纳了金中社区、封杨社区、嘉禧社区、嘉怡社区和嘉封社区5个新成员,分享的是各自管理的经验,共商的是各自管理的难题。思维的碰撞、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使得“1+N”形成溢出效益,集九家之所长,共同实现居民自治新常态管理模式。

  在嘉定江桥镇,每个社区都有各自的党建特色,各类群文亮点也是百花齐放。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单个社区因自身条件的约束,难免造成社区服务管理内容和创新形式上的单一,成为社区发展的瓶颈。为此,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江桥“1+N”社区联建平台应运而生。半年多的时间,通过该平台充分挖掘各社区品牌优势,共享共治,以点带面的开展各项活动。12月30日,“1+N”队伍迎来了5家各具特色的新成员:金中社区为上海导入人口居多,建立了“阿拉一家人”自治平台;封杨社区为撤村建居社区,以助残、助老、助困的“温馨驿站”为特色服务品牌;嘉怡社区的新市民管委会家喻户晓,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样样出彩;嘉禧社区为纯动迁小区,村组支部党员服务站成了解决小区自治管理难题的好帮手;嘉封社区的“百家心村居联建社”则连起了社区与居民之心。

  公式

  当下,江桥镇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农村动拆迁让村民们一夜间由村民变为居民的同时,也带来大量新居民的涌入,这些都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居民身份的转变,社区活动参与度不够、归属感不强、素质有待提高都是难题,这两类人该如何引导?

  在嘉怡社区,许多动迁村民手上都有三四套房屋,一般自己住一套,其余都出租。“以前租房子,大家都会自己在墙上贴上小纸条,私下出租。但往往会碰到租客逃走,房租拿不到,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居民张阿姨告诉记者,对此情况,居委会出面以房屋托管的方式来统一安排,这样一来,承租人的利益有了保障,租客的信息也能掌握在手,让居民们倍感欣慰。在江桥,许多动迁小区都面临相似的问题,“房屋托管法”的成功实践在“1+N”平台上得以发扬光大,成了各个动迁社区的管理“法宝”。

  嘉禧社区社工代表冯婵娟告诉记者,村民刚到小区,许多人还是不习惯,他们带来了一些高空抛物,破坏绿化等陋习,对于居委干部的劝阻也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对此,嘉禧社区居委会创新设立了村组支部党员服务站,开展党建联建工作来调解邻里矛盾。借助村组支部党员的力量,帮助村民在社区适应和过渡。冯婵娟介绍说,将村组支部建在社区,为的是实现互联互动。在宽敞的办公场所,每周一、三、五,村党组支部成员轮流在社区值班,户口簿和身份证办理、给孩子上户口、基层矛盾化解等这些让人头疼的生活琐事得以解决。“自从建立了服务站,‘群众跑’变成了‘干部跑’,‘拖着办’变成了‘快速办’,借助村组支部的力量,社区工作更加接地气,村民和居委会有了亲近感,开展工作也容易多了。” 

  公式

  当前,“新居民”成为了社区成员的一个新词。在江桥,许多社区都有一支庞大的新居民队伍,他们离开了原来“熟人社会”来到上海,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很容易与社区其他居民产生隔阂,如何让新居民重新建立“朋友圈”,融入社区自治建设?

  金佳社区新居民代表彭卫红来自江苏,5年前她刚落户江桥时还带着一丝忐忑和不安,担心自己一个“外来人员”会不会被排斥在外?事实证明,彭阿姨不仅迅速适应了本地生活,还融入了本地圈子,成为了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她和许多新居民通过参加社区开展的“沪语班”克服了语言障碍,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此外,社区“两委”搭建各种平台,让新居民参与进来,比如劳动、卫生、联勤等社会志愿活动,组建文体团队参与各类演出和比赛。如今,彭阿姨还当上了居委会委员。金中社区的新居民党支部书记杨师傅来自黑龙江,在他看来,社区“阿拉一家人”平台起到了“传感器、扬声器、净化器”的作用,让新老居民其乐融融,找到了归属感,真正融入了本地“朋友圈”。

  公式

  从1到4,再到9,如今,江桥社区“1+N”队伍不断扩大,品牌优势更加凸显。江桥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姚轶力表示,“1+N”让资源充分整合,形成了共学共帮共建的良好氛围,好的经验“走出去”,创新的思路“请进来”,集九家所长,产生思想碰撞,让社区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单元充满生命力。

  现场,嘉定区社会建设办公室科长徐晓菁还为在座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代表开展了专题培训。徐晓菁表示,江桥镇社区联建形式新、内容实、参与广,让社区工作形成了党委引导、政府指导、社区主导的新局面,使党建带动社会多元参与,以协商治理推动社区治理,让活动接纳居民的融入,让陌生人社区变成了熟人社区,再提升为朋友社区,效果十分明显。徐晓菁认为,过去,社区组织缺乏动力,住户关系冷漠,背景多元没有共识是困扰社区建设的难题。如今有了“1+N”联建平台,创造社区共同的情感记忆、构筑社区共同的生活规范,连结社区群体关系网络,让社群关系更加融洽,营造了全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氛围,值得推广和肯定。会上,“1+N”社区新老代表还进行了联建协议书的签订,未来,他们将共同携手,协商解决社区管理的难题。

  记者 欧阳蕾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人物面孔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科普
   第B08版:绿野副刊
“1+N”社区联建形成新常态 居民自治迈上新台阶
普陀长风新村街道着力推进健康社区建设
东方城乡报社区视点B03“1+N”社区联建形成新常态 居民自治迈上新台阶 2016-01-08 2 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