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崛起一座现代新城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东接日照,南邻连云港,周边有5处港口,是重要的港口腹地。“对生产企业来说,交通运输条件非常关键,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运输成本,让我们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临沂达冠生化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建雄认为,区内道路四通八达很符合他公司的需求,出了园区向北可直达岚山港、岚桥港和日照港,向南很快就能到达江苏连云港北港区。
2010年之前的临港区还是基础差、底子薄的偏远落后农村。由于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临港区是在4个传统农业乡镇基础上设立的新建开发区,缺少主城区辐射带动,缺少建设资金,没有土地指标,在偏远落后农村地区搞城镇化困难重重。
“我们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为城镇化建设争取到了资金支持,腾出了建设用地,顺利解决了发展中的土地和资金难题。”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之军介绍,从2012年至今,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临港区获批土地1.5万亩、资金9亿元,破解了土地和资金瓶颈,城镇化才得以快速推进。
据了解,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将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先后投资21亿元新建、改造主次道路385公里,通车里程360公里,新增桥梁42座,形成了“六纵八横”的道路主框架。
为了使区内产业园区配套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于2014年按照每平方公里1.6亿元的投资强度,科学配置产业园区的能源、供排水、交通、通讯、环境、防灾等六大系统。不仅如此,这个区还完成电网投资10亿元,并全面推进供水、燃气、供暖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配套工程。
据统计,自2010年10月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省级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以来,5年时间,临港区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了11倍,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保持在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30%以上,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0.19%攀升至2014年的54.5%……昔日偏远落后的农业乡镇正日渐崛起成为朝气蓬勃的现代新城。
●“产城融合、产城共兴”
产业是立城之基,兴城之本。据了解,在产业规划中,“冶金复合材料、绿色化工、港口物流、高新技术、高效农业”是临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打造的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冶金复合材料和绿色化工两大千亿级产业园区分别布局在东部和南部离港口最近的区域,凸显了发展临港经济的区位优势。
“来这里投资,看中的就是良好的软硬件设施,临港区已经成为投资创业者的天堂。”临沂一家企业技术负责人杨余荣说。
据了解,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凭借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着力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高的大项目,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以石油化工、冶金、国际石材等为主要板块的外向型综合物流快速发展。
陈之军介绍,产业规模的培植壮大、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3项指标增幅连续3年均居临沂市第一,为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更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支持。
据统计,仅2014年,临港区签约过亿元项目1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6个,合同利用区外资金突破200亿元。
据悉,这个区不仅注重产城融合,更注重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此,临港区实行严格的项目入园资格准入制度,以及落后项目退出机制,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对30多个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进行了清理清退。
●“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生活
“把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让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君师介绍,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让所有农业转移人口充分享受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五项社会保障权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山西大寨共同创造中国“两寨现象”的厉家寨村,如今是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驻地。50多年前时任厉家寨妇女主任的厉玉荣介绍,当时厉家寨人民面对一穷二白的艰难困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落后开刀,向贫穷宣战,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依靠自身力量,开山劈岭,治水造地,提前十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目标。
如今,随着临港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人气、商气逐渐聚集,厉家寨人通过就近就业、自主创业,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1.5万元,超过了临沂市的平均水平。“我在企业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土地流转出去了,还有一部分收益,生活跟城里没两样。”厉家寨村民厉月生说。
受益于产业的快速发展,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像厉月生这样感到“生活跟城里没两样”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我们每年面向当地居民举办多次现场招聘会,仅2015年正月初八举行的一场招聘会就提供了3022个就业岗位。”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孟祥勇介绍,2014年,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新增城镇就业480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余人,企业职工由开发区设立之初的2000人增加到1.5万人,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已达到45%以上。
此外,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率先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强化“保障全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变市民,失地不失业”,建立并完善了鼓励农民进城的基本养老保障、新型医疗卫生保障、农民就业保障等机制举措,最大程度地解除农民入住社区的各种后顾之忧,使群众能够在社区住得下、住得好,增强群众对城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潘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