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在平教授是名医,也是艺术家。医术的精益求精,艺术的大匠无形,景在平兼而求之,并成功地将中国传统艺术品中“成教化、助人论”的最高准则与中国医术“仁心仁术,普济众生”的终极追求完美结合。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他孜孜以求,殚心竭力,从1989年带头创建了血管外科,到今天牵头创建了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21个专家委员会;从1997年完成国内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微创隔绝术,到今天国内率先完成心脏主动脉瓣狭窄腔内微创置换术……他在医学上的成就不胜枚举。在艺术创作中,他放飞心灵,选择了自由度极大的泼墨与草书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泼墨大写意艺术曾经昙花一现,之后即沉寂千年,至近代方有所振起。大泼墨之难,不在泼,而在收,大胆泼墨易,小心收拾难。严谨的医学素养恰恰给予了景在平“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匠心,使之收放自如。观其画,气象万千,玄之又玄,不可捉摸中却又意味深长,让人有一唱三叹之感慨。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景在平究竟如何体会艺术之美,也许是不少人疑惑的地方。对此,景教授坦言,他是从血管手术中感悟人体生命,进而感悟山水生命和宇宙生命的。几十年来,景教授每天手术内容就是直接进到患者的血管里,感受动脉血液的鲜红贲张和静脉血液的蓝黛柔静。因此他也将自己的笔法追求称之为“动脉笔法”,其理想境界是:藤韧筋劲。景教授从整个脉管系统结构中悟到笔法中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直行曲进,逆行涩进,气畅脉环,笔断意连。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很早就悟出“命由命定,运须运转,向天而地,向死而生”,对自体生命从肉体到灵魂的生存体悟激励着他,在还是一名年轻的外科医生起,即迸发出搏击人生的无穷活力。他在手术刀法中领悟笔法,在手术成像中领悟墨法,心手相映,刀笔相通,悟艺于搏命,创艺于舍命,用艺于救命,终成一家之貌,开创生命画派。在医学界形成了医学与人文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文化现象。非但如此,景教授更拥有一颗“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恻隐之心,是一位医德非常高尚的医生慈善家。他通过义卖自创的书画募集爱心,并亲自主刀微创救治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的老年患者,通过技术创新梦加书画爱心梦不断实现着患者幸福温馨梦!
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