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为此,需要从一社区一治理的“孤岛”模式中走出来,遵循“总体规划、部门协调、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区域统一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治理信息网络体系。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促进各部门、社区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充分融合。
强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围绕便民利民,着力搞好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卫生、社区民政、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围绕信息化产品创新,提高信息化应用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能力,形成服务信息产业链和信息化应用产品体系,逐步推动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向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体娱乐等领域延伸拓展,扩大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强化信息化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多方联动的信息化应用管理机制,实行信息“分头采集、关联使用”,推进社会管理由“多头分管”向“协同管理”转变。深入推进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完善政民互动信息网络,拓宽密切联系群众渠道,积极组织网民开展建言谋策活动,实现“网”听民声、“网”汇民意、“网”监公权。完善和丰富网上信访大厅,推进视频接访室建设,利用博客、微博、网上社区等载体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推动公共事务决策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强化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有高素质人才保障。这就需要为社区招聘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既热心社区工作,又具有网络信息操作技术的人才;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社区现有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社区信息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街道干部、社区组织成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张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