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功能方面,与传统肥料对比,新型肥料更多样,更具针对性。据统计: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随之而来的生态和环境压力也在逐渐增加,随着传统肥料累年使用,土地已逐渐出现板结、硬化的状况,对于传统肥料的吸收率也逐年降低。然而,新型肥料的优点恰好能够对此做出改善。
其次在需求方面,随着近几年果蔬类经济作物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逐年递增,水溶肥、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肥料施用总量最高的国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在所有的新型肥料中,大约45%用于粮食作物,55%用于蔬菜、经济作物和其他行业。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五省是我国新型肥料投入量前五的省份,五省总用量达到1500万吨,约占全国使用量的43%左右。但下游市场对于高端价位的新型肥接受意愿较低,因此企业对于新型肥结构也在不断做出调整,令其产品逐渐转向大众化。
最后在生产方面,新型肥企业可以做到灵活应对,按需生产。由于市场需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土地质地、不同作物都会对肥料有不同要求,因此新型肥企业无需提前储备库存,就周边环境土质通过测土配方,从而根据订单适时适量生产。以水溶肥为例,因需求不同而种类多样,包括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殖酸水溶肥、有机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等产品,而仅大量元素水溶肥一个种类的产品又包括众多不同的配方,如平衡型、高氮型、高钾型等。每种配方类型中氮磷钾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的种类都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另外,按需生产还表明资金投入相对较低,表明新型肥生产有着较强的可复制性。国内市场上,大型企业对于新型肥的经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产新型肥料与进口产品同时为市场需求整装待命。
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