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26日—1月28日,上海市妇联在上海社科院分部举办2015年“新农人”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的参加者为市郊各区县40余位农村女带头人,她们在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农业领域内担任负责人或是骨干精英。与往年研修班不同的是,今年参加的学员绝大多数为“70后”、“80后”年龄段的经营者。
面对这些从事农业领域工作的女性,研修班会安排哪些课程?记者翻阅了三天研修的教学安排表,发现除了有《三农政策的新趋势及其对上海农业组织的影响》、《新农人新农业创新与未来》、《上海未来发展与休闲农业经营》等农业类课程外,还有礼仪类课程《“新农人”形象设计与礼仪》、心理类课程《绽放的快乐》及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副教授周美珍主讲的《男女平等与社会性别意识》课程。
这样的安排有何用意?市妇联副主席翁文磊介绍说,这些农村女带头人在农业领域内已经有了工作基础及成果,对农业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因此,市妇联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熊万胜、森鲜馆创始人顾慧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等行业内的专家,给与会的女带头人培训一些政策及未来行业走向类内容。与此同时,翁文磊表示,这些女性不仅是行业内能手,同时也在家庭内担任妻子、母亲的角色,因此安排礼仪、心理、社会性别意识方面的课程也是很实用的,体现了市妇联与其他单位机构培训的不同之处。学员们对这样的安排显然也很满意,既学到了一些农业政策性的内容,也完善了礼仪形态,了解了更多心理学知识,可谓既学“农”又修“身”。
学员里,来自浦东的尹士丰是唯一一名“90后”,1995年出生的她“女承父业”,一边在父亲建立的合作社里工作,一边主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她说,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森鲜馆创始人顾慧华主讲的《新农人新农业创新与未来》课程,这些实际经营中的经验对于她十分宝贵,希望从参与研修班的老师和前辈身上学到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