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6月间。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时数少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与感病寄主间作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生长过旺、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与生菜、芹菜、草莓等易发灰霉病的作物接茬的田块易染病,特别是保护地春季阴雨连绵、气温低、关棚时间长、棚内湿度高、通风换气不良,极易引发病害。
【防治措施】
(1)精细整地:畦面应做成鱼背式的深沟高畦,确保浇水畦面不积水。在雨季前,抓好温室、中棚四周清理沟系,防止雨后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和棚室内湿度,控制发病环境。
(2)合理安排品种茬口: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避免与生菜、芹菜、草莓等易发灰霉病的作物接茬。
(3)加强栽培管理:通风换气是调节大棚空气湿度、抑制病害的重要手段。坚持每天早上8时左右适当开棚通风0.5~1小时,比一般大棚管理提早l~2小时,阴雨天也坚持开棚通风换气,特别是在浇水施肥后,不仅要在棚两头通风,还要尽量在棚室两边增加透风口,尽量快速降低棚内湿度。
(4)生态调节控制发病:在甜椒、辣椒进入发病期开始,早上开棚通风换气结束后及时关棚保温,并使棚室内的温度达到30℃以上、38℃以下数小时,下午棚温下降到25℃左右时再开棚强制快速降温至18℃以下,避开发病的适宜温区,达到生态调节防治病害。
(5)精心肥水管理:肥水管理是否适当,对引发病害关系很大,特别追肥浇水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以贴根处轻浇、勤浇为宜,切忌用泥浆泵等大水大肥浇灌,追肥应选用尿素等安全性高、肥效好的化肥,使用粪肥易引发病害。浇水后不得立即关棚保温,需开棚通风3小时以上,排除棚内多余的湿气。
(6)整枝打杈:及时整枝打杈,把整下的病枝、病叶、病果带出棚外集中处理,防止病菌传染。
(7)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增加喷药次数。
绿色防治用药:可选400克/升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1000~12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80~100克);25%嘧霉胺乳油(博荣)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等喷雾。(未完待续)